奧運男籃的決賽,其實可以看作是FIBA最好球員跟NBA最好球員的較量。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較量中,NBA是完勝的!因為,比賽用的是FIBA的規(guī)則,NBA球員幾乎沒有太多的時間磨合,然而卻一路連勝最終獲得了冠軍。
有意思的話題是,CBA聯(lián)賽有可能要在新賽季對標FIBA規(guī)則,例如比賽時間壓縮到10分鐘等等。不過,既然巴黎奧運會NBA球星完全占據了比賽的優(yōu)勢,那么是不是FIBA規(guī)則應該向NBA規(guī)則靠攏呢?這樣,用更遠的三分線、更偏向鼓勵個人單打的規(guī)則來鼓勵球員提升個人能力呢?
施羅德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施羅德在FIBA規(guī)則下打得游刃有余,尤其是他的三分球能力在FIBA下是完全夠用的,但是在NBA體系下的三分線,他的命中率就下降的很厲害。
?FIBA向NBA靠攏的三個必要
一是提升球員個人能力。NBA是一個鼓勵球星個人單打的聯(lián)盟,其實鼓勵也是一個標桿,沒有個人單打能力的球員是沒有辦法在NBA立足的。這一點特別重要,例如日本的后衛(wèi)河村永輝就是憑借個人的超強得分能力,獲得了FIBA和NBA的認可。
二是NBA規(guī)則對于球員的體能要求更高。畢竟NBA的球場更大,三分線更遠,更多限制球員的籃下防守我,因此球員的個人能力會得到極大的鍛煉。
三是NBA還是引領著國際籃球的趨勢。事實證明,打更快節(jié)奏的籃球是NBA的一種正確的探索和嘗試,極大的提高了得分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