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瀚森進NBA刷屏了,林葳落選這事兒反而更扎心。
CBA得分王連現場都沒去,選秀夜直接沉默退場。
郭士強當初說防守態(tài)度問題,現在看真不是空穴來風。
球探報告早把弱點扒干凈了。
83公斤體重頂不住NBA對抗,橫移速度跟不上后衛(wèi)線,季后賽三分跌到26%暴露穩(wěn)定性硬傷。
更關鍵的是防守習慣——在CBA當核心慣了,漏人補防的意識根本達不到NBA輪換標準。
光靠出手權堆出來的20分,在高水平聯賽里太容易被針對。
現在吵郭士強是不是打壓人才真沒意思。
NBA三十個隊球探眼睛多毒,人家評估體系比國內教練客觀多了。
楊瀚森能首輪中選,靠的是實打實的護框和策應全面性。
林葳想逆襲,先把防守效率提上來是正經。
聽說獨行俠給夏季聯賽邀請函了?
這比硬擠進二輪末實際多了。
在夏聯把防守拼出來,用無球跑動證明自己能當角色球員,比在CBA當刷分機器強百倍。
NBA現在最缺的就是3D后衛(wèi),轉型這條路反而更清晰。
落選真不是末日。
當年丁彥雨航不也走過這條路?
但小丁后來防守進步多大。
年輕球員挨這盆冷水是好事,總比去NBA坐穿板凳強。
現在就看林葳能不能把短板練成敲門磚。
有些球迷喊著“中國籃球耽誤人才”就離譜。
NBA球隊選人精著呢,歐洲聯賽得分王落選的多了去。
與其怪體制,不如想想為啥咱們后衛(wèi)十幾年進不了NBA。
楊瀚森的成功恰恰說明——只要夠硬,球探絕不會看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