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吃癟!楊瀚森CBA大殺招,在NBA不好使,3大問題暴露明顯

楊瀚森這NBA第二場打得有點掙扎啊。

連續(xù)吃癟!楊瀚森CBA大殺招,在NBA不好使,3大問題暴露明顯

背靠背打灰熊整場5失誤,籃板被切了好幾次,低位單打直接被NBA級別的對抗教育了。

CBA大殺器到夏聯(lián)就啞火,聯(lián)賽差距比想象中還殘酷。

看數(shù)據(jù)都知道問題出在哪。

兩場球籃板加起來不到10個,上半場黃油手被切三四次。

在CBA場均10.5個籃板的頂級內線,到了NBA連卡位都吃虧。

灰熊那些替補內線對抗強度完全不一樣,手上小動作又快,小楊明顯不適應這種肉搏節(jié)奏。

體能槽空得肉眼可見。

第二場第四節(jié)直接扶著膝蓋喘粗氣,肢體語言都透著累。

背靠背賽程對新人太苛刻,但NBA常規(guī)賽這強度家常便飯。

回看錄像最扎心的是低位單打:招牌轉身直接被切,硬鑿又頂不動,被迫扔個中距離還打鐵。

CBA那套夢幻腳步在NBA老油條面前像慢動作重播。

不過也不是沒亮點。

三分球敢投了,兩場出手5次,在CBA他可是非大空位絕不投籃的。

持球面框突破這場拿了6分,這種進攻選擇在青島隊基本看不到。

開拓者教練組明顯在逼他轉型,從純低位軸心往空間型內線轉。

從首秀+19正負值到這場正負值轉負,這落差正常。

灰熊比勇士夏聯(lián)隊伍強一個檔次,小楊又是第一次連打兩天高強度比賽。

但暴露的問題很真實:籃板卡位習慣、體能分配、進攻手段單一,全是CBA溫室里養(yǎng)不出來的技能。

好在態(tài)度沒崩,最后時刻還拼命追防送了個釘板大帽。

其實開拓者早有預料。

簽他時就說過要練三分和擋拆,現(xiàn)在看轉型陣痛比預計更猛。

好在夏聯(lián)就是交學費的地方,那些切他球的老球痞,當年新秀季也被教育過。

姚明第一個月場均才3分呢,關鍵看兩周后能不能把“被上課”變成“學到手”。

相關新聞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