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破繭成蝶只差一步,中國足球須堅定青訓之路

  中國國青隊時隔20年再次踏上世青賽的夢想,伴隨著沙特阿拉伯在補時階段的絕殺球而戛然而止,“黑色三分鐘”再次成為中國足球的夢魘。盡管飲恨出局,但中國隊的小伙子在本屆賽事打出了高質(zhì)量的比賽內(nèi)容,雖敗猶榮的他們輸在了當下,卻依稀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足球的未來。

離破繭成蝶只差一步,中國足球須堅定青訓之路

  在中沙之戰(zhàn)終場哨聲吹響后,中國隊的年輕小伙子們已哭成淚人,在賽后的混采區(qū),所有球員均紅著眼眶低頭走過,無人愿意接受采訪。對于他們來說,這極可能是一場抱憾終身的比賽,他們原本有機會在世界最高舞臺展示自己的足球才華和天賦,但蒯紀聞的門前推射、王鈺棟的單刀赴會和劉誠宇的點球,均與進球失之交臂,中國隊全場的努力化為烏有。

  在這場命運之戰(zhàn)中,中國隊暴露出核心球員壓力過大導致腳軟,體能下降后換人遲緩等諸多問題,但扼腕嘆息之余,我們更應從這場青春風暴中看到中國足球的希望,這批年輕人完全可以高昂著頭離開球場。

  不可否認的是,這支國青隊徹底改變了國字號球隊防守反擊、打法保守、斗志渙散的固有印象,戰(zhàn)術體系、比賽內(nèi)容和精神面貌均讓人眼前一亮,技術流的進攻體系張弛有度,年輕小將在場上的突破和拿球可謂少年老成,這種強大的自信和松弛感源于扎實的基本功和近年一系列高質(zhì)量熱身賽的歷練。

  王鈺棟、蒯紀聞、依木蘭、劉誠宇、毛偉杰等新星冉冉升起,他們正是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頒布后,大力發(fā)展校園足球和青訓收獲的第一批成果,中國足協(xié)推行“U21聯(lián)賽”“中超B隊踢中乙”等政策,也給了這批年輕球員更早嶄露頭角的機會,這是他們走上破繭之路的根源。

  從2005年荷蘭世青賽"黃金一代"刮起“紅色旋風”,到如今新銳力量重新燃起中國足球新的希望。20年一個輪回,這批在2005年出生的足球小將,正在書寫中國足球的新篇章。

  王鈺棟在左路獨一檔的華麗表現(xiàn)讓人欣喜,蒯紀聞在進攻端的靈性讓人期待,極具大局觀的依木蘭則被認為是近年國足后腰位置上的最大發(fā)現(xiàn),這批超級新星的橫空出世再次證明,相信也會讓更多的人明白,扎根青訓、久久為功,才是中國足球的出路所在。

  中國足球的復興之路充滿挑戰(zhàn)和曲折,我們惟有擦干眼淚,重新出發(fā),堅定扎根青訓之路不動搖,才能水到渠成,真正等來“破繭成蝶”的那一天。

  文|記者 柴智

相關新聞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