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魔王王濛:獲得77枚金牌,卻三次被國家隊開除,如今怎樣了?

“我不允許韓國人超在我前面!”

速滑魔王王濛:獲得77枚金牌,卻三次被國家隊開除,如今怎樣了?

2010年,王濛就是憑著這股信念,不畏韓國隊的“黑手”,創(chuàng)下了冬奧史上第一個“三連冠”奇跡。

彼時的她前途一片光明燦爛,可誰也沒想到:僅一年后,王濛卻宛如喪家犬般,慘被國家隊除名。

為國爭光百余次、共攬獲了77枚金牌的她,到底做了什么才讓國家隊對她如此“失望”?

離開國家隊的她又該何去何從?

天賦異稟,初露鋒芒

黑龍江七臺河,這座冰雪縈繞的小城,是無數(shù)冰雪健兒的搖籃,也是王濛的傳奇故事從這里拉開了序幕。

1984年,王濛出生在這里,似乎天生就帶著對冰雪的執(zhí)念。

冬天的結(jié)冰湖面成了她的天然游樂場,“打出溜滑”是她最開心的事。

滑著滑著,她就在冰上滑出了未來的冠軍之路。

小時候的王濛活潑好動,父親為了滿足她對冰雪的熱愛,親手給她做了一塊冰橇,雖然看起來簡陋,卻成了她最寶貴的“裝備”。

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看似隨意的舉動,竟成了點燃王濛冰雪夢想的火種。

10歲那年,七臺河地方速滑隊開始選拔新苗子,報名的孩子可有好幾千!

可最終,只有王濛一個人脫穎而出,成為教練的“心頭好”,這一幕似乎也注定了,王濛從小就不平凡。

進入地方隊后,王濛第一次感受到了專業(yè)訓(xùn)練的嚴格。

剛開始,滑完500米她需要57秒,但天賦加上不服輸?shù)膭蓬^,短短幾個月,她的成績開始“飛”起來:54秒、52.7秒……一次次突破自我。

16歲時,她參加了全國九運會,初次登場就在強手如林的賽場上奪得季軍,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沒過多久,這位冰場新星就被國家隊看上了。

加入國家隊后,王濛迎來了更加專業(yè)、更加高強度的訓(xùn)練。

也許是她天生屬于冰場,訓(xùn)練的日子里,她不僅適應(yīng)了高強度的節(jié)奏,還一次次用實力證明自己。

無論是500米的短道沖刺,還是1000米、1500米的中長距離,王濛都能發(fā)揮得游刃有余,幾乎把賽場變成了她的“主場”。

2006年,都靈冬奧會的大幕拉開,21歲的王濛迎來了她的奧運首秀。

這不僅是她職業(yè)生涯的高光時刻,更是她與韓國隊恩怨情仇的開端。

比賽前,教練再三囑咐她:“小心韓國隊的小動作!”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王濛心中只有四個字——為國爭光。

她一心想著滑出最好成績,對這些“小花招”并未放在心上。

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項目是王濛的強項,一路過關(guān)斬將的她早已鎖定冠軍的希望。

可是,決賽中意外突現(xiàn),韓國隊眼看無力追趕,居然使出了“回手掏”的招數(shù),試圖將王濛拉下賽道。

這突如其來的陰招不僅沒有擊垮她,反而激發(fā)了她的斗志。

王濛穩(wěn)住身體,咬緊牙關(guān),滑行如飛。

在最后一圈,王濛猶如一道閃電,完成了令人驚嘆的沖刺,以44秒345的絕對優(yōu)勢奪得冠軍!

都靈一戰(zhàn),王濛用實力和堅韌證明了自己,這場比賽不僅奠定了她在短道速滑界的地位,也宣告了一位新時代冰雪女王的正式登場。

教練之爭

都靈冬奧會的輝煌還未徹底消散,王濛的職業(yè)生涯便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

一位從美國高薪返聘的名帥李琰教練走馬上任,而這也意味著陪伴王濛一路成長的恩師伊敏即將離開。

消息一出,王濛心里五味雜陳。

對王濛來說,伊敏教練不僅是技藝上的引路人,更像是家人般的存在。

無論訓(xùn)練還是生活,伊敏教練總是溫柔又耐心,而王濛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她的悉心指導(dǎo)。

所以,得知伊敏教練即將離開,王濛心里充滿了不舍和抗拒。

李琰教練高強度的訓(xùn)練計劃和一絲不茍的管理風(fēng)格,讓王濛感到陌生又壓抑。

一開始,王濛試圖和新教練“博弈”,比如,當身體狀態(tài)吃不消時,她會主動請假,想要喘口氣,但李琰教練卻鐵面無私地拒絕:“想成為頂尖運動員,就得經(jīng)受住磨礪!”

這樣的碰撞不僅沒讓王濛服氣,反而讓她心里添了幾分疙瘩。

再加上兩人都個性鮮明、雷厲風(fēng)行,日常訓(xùn)練中自然少不了“火花四濺”。

在王濛心里,伊敏教練才是那個最懂她、知道如何激發(fā)她潛能的人,而李琰教練的存在則讓她如鯁在喉。

這份抵觸情緒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也為后來鬧得沸沸揚揚的“炮轟教練”事件埋下了伏筆。

在這段微妙又緊張的關(guān)系中,王濛經(jīng)歷了一場青春期式的掙扎,而這位剛上任的教練李琰,也注定將在她的成長路上扮演重要角色。

2007年的長春亞冬會,成了王濛和李琰之間矛盾爆發(fā)的導(dǎo)火索。

王濛的三次出局

2007年這一年,王濛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讓人意外——她僅僅拿到了一枚銅牌,與此前在都靈冬奧會上的強勢奪金形成鮮明對比。

面對媒體,王濛一改以往的低調(diào),毫不避諱地將失利的矛頭直指李琰。

在記者面前,王濛火力全開,直言李琰對她的訓(xùn)練和比賽指導(dǎo)不足,甚至表示有意申請離開國家隊,回到地方隊發(fā)展。

這番話瞬間在體育圈掀起軒然大波,國家隊對此也毫不手軟,宣布將王濛開除出隊。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jīng)不是王濛第一次被開除。

早在之前的一次比賽中,她因慶功請隊友吃飯違反了隊規(guī),被國家隊“請”了出去,如今再度被開除,讓王濛陷入了自我反思。

國家隊的決定絕非僅僅因為言辭問題,王濛的言論在當時不僅讓李琰教練的聲譽受到挑戰(zhàn),也對整個國家隊的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

面對這樣的局面,王濛和李琰都不得不重新審視彼此的關(guān)系。

離開國家隊后,王濛冷靜下來,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她意識到,自己作為運動員,首要任務(wù)是全力以赴為國爭光,而不是陷入情緒化的爭執(zhí)。

而另一邊,李琰教練也并非鐵石心腸,她仔細回想兩人共事的點滴,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忽視了王濛的需求和感受。

在不斷的溝通中,師徒之間的關(guān)系逐漸緩和,兩人慢慢達成共識:彼此的目標都是讓中國短道速滑站上世界的最高領(lǐng)獎臺,這種共同的信念成了修補裂痕的關(guān)鍵。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臨近,國家隊宣布王濛回歸,與李琰再次聯(lián)手。

這一次,兩人都以更加成熟的心態(tài)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zhàn)。

重回國家隊的王濛,發(fā)現(xiàn)李琰教練變了,如今開始更多地傾聽她的想法和感受。

這種變化讓王濛倍感溫暖,她開始理解,教練的嚴厲背后,其實藏著一顆為她著想的心。

懷揣著對勝利的渴望,王濛在訓(xùn)練中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每一天都在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

從技術(shù)到體能,她要求自己做到完美,四年間,她橫掃賽場,奪得30枚國際賽事金牌,徹底開啟了屬于她的“濛時代”。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是王濛職業(yè)生涯的高光時刻。

賽場上,她再次與老對手韓國隊狹路相逢,比賽中,隊友周洋遭遇韓國選手惡意犯規(guī),受傷退賽。

這一幕讓王濛怒火中燒,但她深知,這不是發(fā)泄情緒的時刻,而是證明自己的最好機會。

500米決賽,王濛全力以赴,從出發(fā)的那一刻便甩開對手。

最終,她以絕對優(yōu)勢沖線,不僅摘得金牌,還以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成績刷新了世界紀錄!

奪冠瞬間,賽場響起一片歡呼,中國觀眾激動地喊出她的名字。

但這僅僅是開始。接下來的1000米和3000米接力賽,王濛頂著身體不適,帶病上陣。

比賽間隙,她需要靠吸氧維持體力,但一上賽道,她依舊是那個速度與激情的化身。

最終,她以驚人的毅力和超凡的表現(xiàn),再次為中國隊拿下兩枚金牌。

三枚金牌,溫哥華冬奧會上中國短道速滑隊的“奇跡”,有四分之三屬于王濛!而中國短道速滑首次實現(xiàn)的四金壯舉,徹底改寫了冬奧歷史。

頒獎儀式后,激動不已的王濛在全場注視下,向李琰教練深深跪下致謝。

這一幕讓無數(shù)人為之動容,兩人從矛盾到和解,從對抗到合作,如今共同站在世界之巔。

“濛時代”由此達到了巔峰,王濛不再只是一個冠軍,而是一個傳奇!

巔峰之后,命運的轉(zhuǎn)盤突然轉(zhuǎn)向低谷。

2011年,她陷入“麗江打人事件”和“青島內(nèi)訌風(fēng)波”,一時間成為輿論的焦點,光環(huán)也蒙上了陰影。

先說麗江打人事件,這起風(fēng)波至今撲朔迷離,有人說是王濛在外出時與人發(fā)生肢體沖突,但至于起因和經(jīng)過,始終沒有明確的官方說法。

有傳言稱是因為她仗義執(zhí)言卷入爭執(zhí),也有人說是場誤會。

但輿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名人的負面消息總是能迅速發(fā)酵,王濛一時間被推上了風(fēng)口浪尖。

接著是青島內(nèi)訌風(fēng)波,這次可是真正的“地震級”事件。

事情發(fā)生在國家隊訓(xùn)練期間,據(jù)報道,王濛與隊友外出聚餐喝了點酒,回隊后與領(lǐng)隊發(fā)生了激烈爭執(zhí),甚至導(dǎo)致領(lǐng)隊受傷。

這下,圍觀群眾炸開了鍋,“內(nèi)訌”“喝酒”“沖突”等字眼成了熱搜關(guān)鍵詞。

作為公眾人物和國家隊選手,這樣的行為無疑成了“眾矢之的”。

兩起事件的接踵而至,讓王濛的職業(yè)生涯遭遇了最黑暗的時刻。

國家隊迅速作出反應(yīng),將她第三次開除,還附帶禁賽一年的處罰。

那個曾在賽場上大殺四方的“短道女王”,此時面對的卻是冷冰冰的指責(zé)和無休止的批評。

被開除后,王濛回到了地方隊,這段時間對她來說無疑是煎熬,曾經(jīng)的榮耀似乎成了過眼云煙,身邊的質(zhì)疑聲像潮水一般拍打著她。

王濛是個不服輸?shù)娜?,短道速滑早已融進她的骨子里,即使跌倒,她也想爬起來。

盡管外界議論紛紛,她始終保持“清者自清”的態(tài)度,沒有過多辯解,而是選擇將這些埋在心里。

禁賽期間,王濛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堅持。

離開國家隊的日子,她跟隨地方隊遠赴海外,投入到高強度的訓(xùn)練中。

沒人關(guān)注的角落里,她咬緊牙關(guān),一圈又一圈地滑,一次又一次地調(diào)整動作,在汗水和孤獨中找回了巔峰的狀態(tài),也讓自己的心性更加沉穩(wěn)。

那些挫折和指責(zé),似乎都成了磨礪她的利器。

2013年,王濛解禁復(fù)出,帶著不服輸?shù)捻g勁和重新燃起的斗志站上了匈牙利世錦賽的賽場。

這一站,她猶如王者歸來,一口氣斬獲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四枚金牌,把所有曾經(jīng)質(zhì)疑她的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可是短道速滑界罕見的“大滿貫”,直接封神的節(jié)奏!每一次沖線,王濛都像在宣告:“我,回來了!”

賽后采訪中,她坦誠自己并非毫無壓力,內(nèi)心的緊張和對失敗的恐懼一直在纏繞著她。

“怕外界的眼光,也怕辜負自己,”王濛說。

但比賽結(jié)果卻是最好的回應(yīng)——四枚金牌不僅讓她重拾信心,也重新贏得了世人的認可。

復(fù)出后的輝煌戰(zhàn)績讓她再次敲開了國家隊的大門,迎來了第三次回歸。

這一次,她的目標十分明確:索契冬奧會的賽場,必須是屬于她的舞臺!

轉(zhuǎn)型之路

索契冬奧會原本是王濛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一次機會,她為此付出了無數(shù)的努力和心血。

可命運似乎總喜歡和她開些殘酷的玩笑,在距離冬奧會開幕僅僅22天的時間里,王濛在一次訓(xùn)練中不慎被隊友撞傷,導(dǎo)致腳腕骨折。

這一傷勢,無情地摧毀了她的奧運夢,也讓“濛時代”畫上了一個無法預(yù)料的句號。

那一刻,王濛徹底和索契冬奧會失之交臂,心中的遺憾與無奈難以言表。

雖然她的競技生涯被意外打斷,但王濛并沒有選擇放棄,退役后的她,依然堅持留在自己深愛的短道速滑圈里,這次的身份變成了教練。

2018年,王濛迎來了職業(yè)生涯的新篇章,第四次被國家隊“召回”,以教練身份出任國家隊的一員。

這一轉(zhuǎn)型,她滿懷信心,渴望將自己的經(jīng)驗和智慧傳遞給年輕一代。

教練的道路并非一帆風(fēng)順,盡管她曾是世界頂級選手,但作為一名教練,她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尤其是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王濛突然被更換掉了教練職務(wù)。

這一變動讓外界充滿了猜測,有人認為她的性格和管理風(fēng)格與團隊不合,也有人說她和一些高層有摩擦,不論原因如何,王濛的教練生涯也以一種頗為遺憾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離開國家隊后,王濛的形象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她不僅告別了冰雪賽道,還迅速闖入了綜藝圈,成為了熒屏上的新寵。

王濛在各種節(jié)目中的表現(xiàn)可謂精彩紛呈,既幽默風(fēng)趣,又直率敢言,時常爆出讓人捧腹大笑的金句。

她那一臉“毫不矯揉造作”的表情,甚至成了許多節(jié)目中的“表情包制造機”。

王濛在綜藝中的大方與真性情,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粉絲,成為了新時代的“綜藝女王”。

這條綜藝之路,不僅讓她積累了大量的觀眾與人氣,也為中國的短道速滑項目帶來了更多的關(guān)注。

通過她獨特的方式,王濛不僅展示了運動員之外的一面,還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上了短道速滑這項極具魅力的冰雪運動。

她以另一種姿態(tài),繼續(xù)為中國冰雪事業(yè)貢獻著她的力量。

“濛時代”雖然已經(jīng)結(jié)束,但王濛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中國短道速滑的歷史上。

參考信源

相關(guān)新聞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