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時任中國男籃主教練的郭士強,接受了相關媒體的專訪。
其中,重點談到了未來如果要繼續(xù)使用歸化球員,應該有哪些標準。
第一,要是主打一號位、二號位的外線球員。
第二,在關鍵時刻、困難時刻能夠站出來解決問題。
看到這,很多球迷議論不已。
首先,根據(jù)第一點,那就很明確了,必須是一名外援球員。
說白了,就是要有持球能力,大多數(shù)情況下,球權要掌握在他的手上,是給隊友傳球,還是自己進攻,都由他來支配。
和現(xiàn)在的CBA就比較相像了,就是配一個“小外援”。
這個觀點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在此前,大家討論最多的上海隊外援洛夫頓以及天津隊外援詹姆斯,就不在這個序列之中了。
確實,在CBA他們是“全能”的代表,但是,到了整體水平更高的國際賽事當中,就不一定了。
至少在持球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上,就會比較的吃力了。
如此一來,那就還只能是我們的本土球員來持球發(fā)動,再過渡給洛夫頓或者詹姆斯。
不用說,這又是落入到了“陣地戰(zhàn)”當中了,需要他們一個一個去“鑿”。
效率慢不說,還特別容易被對手給限制,換句話說,洛夫頓和詹姆斯的作用也被極大的降低了。
試想一下,能夠在國際賽場上完成屢屢單打的,那至少要是巔峰時期易建聯(lián)的那個水準。
很顯然,他倆現(xiàn)在都還有點差距。
其次,就要說到這個“硬解”能力了,洛夫頓和詹姆斯的比賽都看過不少。
客觀地說,如果真的到了國際比賽當中,面對那些歐洲和美洲的強隊,然后,他們又被當做“重點”球員針對的時候,可能辦法也不是很多。
拉到外線去嘗試3分球投籃,對面的后衛(wèi)腳步肯定是能夠跟得上。
想要去完成一些鋒線的動作,對方的鋒線無論速率和身體肯定是不吃虧的。
要是想要去打內(nèi)線,那么無論是身高還是力量,他倆也不是那么的有優(yōu)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如果按照國際比賽的標準來看CBA的球隊,基本上都要“大打折扣”。
因為,比賽強度不同,球員整個的發(fā)揮肯定不同。
所以,如果真的是想要找到一個能夠解決現(xiàn)在中國男籃問題的球員,至少是有效的解決,那就需要找到的歸化球員是超出CBA外援水準的。
客觀地說,這個是有點難度的。
說句不太中聽的話,這樣能力的球員,人家一般都“名花有主”了。
還有“落單”的,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了,除非是去找那些特別年輕的。
但是,在經(jīng)驗層面上,有比較的欠缺。
說來說去,大概率還是要從CBA這些外援里面去找。
而比較符合文章開頭郭士強說的那兩點的,應該就是廣廈隊的外援小巴里-布朗了。
相比較山西隊的古德溫還有迪亞洛等。
他除了能力更為突出一些之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感覺他真的是特別的穩(wěn)定。
幾乎每場比賽都是那樣的一個賽場表現(xiàn),包括連賽場情緒也在那個幅度上下。
如果,真的能夠找來小巴里-布朗,不奢望他能夠像在CBA這樣動不動拿到40+以及50+左右的得分。
但是,基本的得分是可以保證的,最最主要的是,真要是打到了關鍵時刻,需要有人站出來得分,不會再出現(xiàn)“擊鼓傳花”的場面了,球到了他這里,就基本上是出手了。
進不進不敢保證,至少,他是有那個能力和擔當?shù)摹?/p>
從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廣廈隊這個賽季能夠拿到常規(guī)賽的冠軍了,有時候,有這么一個球員和沒這么一個球員,那真的是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