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CBA常規(guī)賽獎項提名揭曉,廣東宏遠后衛(wèi)徐杰以“MVP+最佳一陣+最快進步球員”三大提名成為焦點。這名身高僅1米79的00后球員,不僅打破廣東隊史“無一陣后衛(wèi)”的魔咒,更以逆襲姿態(tài)沖擊常規(guī)賽MVP,成為聯(lián)賽史上首位同時入圍三項大獎的后衛(wèi)。從“不適合打籃球”的質疑到扛起豪門大旗,徐杰的蛻變離不開主帥杜鋒的破格信任與戰(zhàn)術打磨。
本賽季,徐杰場均貢獻15.8分、7.5助攻、4.2籃板,三分命中率36.6%,多項數(shù)據(jù)位列本土球員前列。尤其在第三階段,他單場狂砍30分8助攻,面對高強度防守仍保持58.3%的投籃命中率,成為廣東隊最穩(wěn)定的進攻核心。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場均出戰(zhàn)36.1分鐘,以2.6的助攻失誤比證明了自己“用腦子打球”的智慧。
在關鍵戰(zhàn)役中,徐杰屢次扮演“救世主”
對陣新疆男籃砍下30分,三分9中5;
季后賽附加賽前,面對浙江廣廈獨得18分7籃板,成球隊“遮羞布”;
大勝寧波一役,他單場28分5籃板4助攻,攻防兩端統(tǒng)治比賽。
徐杰的爆發(fā),與杜鋒的用人策略密不可分。在胡明軒傷病反復、外援狀態(tài)低迷的困境下,杜鋒果斷將徐杰推上核心位置,甚至讓他場均出戰(zhàn)40分鐘,承擔起“小外援”的職責。這一決定起初飽受爭議——畢竟,徐杰的身高曾被尤納斯斷言“打不了CBA”,連體校教練都質疑其天賦。
但杜鋒的堅持成就了奇跡:
減少對小外援的依賴,賦予徐杰更多球權,利用其速度與投射能力撕裂對手防線;
國際賽場失利后,杜鋒帶徐杰加練三分,每日500次起跳投籃,硬生生練出43%的外線命中率;
即便輿論抨擊徐杰為“關系戶”,杜鋒仍公開力挺,甚至為其拉票助其當選全明星票王。
徐杰的崛起改寫了廣東隊乃至CBA的認知。在他之前,趙睿、胡明軒等頂尖后衛(wèi)均未染指最佳一陣,而李群、陳江華等名宿因時代局限亦無緣此譽。徐杰以不足1米8的身高,成為“鋒線豪門”中首位一陣后衛(wèi),其意義遠超數(shù)據(jù)——他證明了小個子球員能靠技術、球商與拼搏立足頂級聯(lián)賽。
“徐杰的成功是‘被迫’的奇跡?!庇捎谥旆加晡茨芎炏驴孔V小外援,徐杰被迫頂上,卻意外激活了“本土核心”的潛能。這種“無奈”反而成就了廣東隊新老交替的順利過渡。
盡管廣東常規(guī)賽僅排名第七,但徐杰的爆發(fā)讓球隊保留爭冠希望。杜鋒的季后賽戰(zhàn)術已明確:外援負責功能性任務,決勝時刻由徐杰與胡明軒的“雙子星”接管比賽。若徐杰延續(xù)高效表現(xiàn),他不僅有望加冕MVP,更可能帶領廣東上演“下克上”的逆襲好戲。
徐杰的故事沒有“天選之子”的劇本,只有凌晨5點的訓練場和無數(shù)次擦干眼淚后的堅持。他的成功,是杜鋒大膽改革的成果,是廣東青訓體系的勝利,更是對“唯身高論”的徹底反擊。當徐杰的名字載入隊史,中國籃球也迎來一個更包容的時代——這里容得下小個子的夢想,更相信努力終將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