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鈐深處
編輯|司徒夜
2007年河南周口市體校簡陋的訓練室里,13歲的女孩摔得滿身是傷。
2016年里約奧運會賽場上,那雙布滿繭子的手掌一次次重重扣下決勝球。
從被排球教練稱作“竹竿”的農(nóng)家女孩,到身披國旗的“世界第一主攻”。
這就是朱婷逆襲人生的劇本。
但劇本里卻埋藏著最殘酷的伏筆——當她站在世界之巔時,弟弟墓前的野草已青黃交替了好幾個春秋。
始于平凡
朱婷的人生之所以被稱為逆襲,是因為起點足夠低。
她于1994年出生于河南周口的一個普通家庭中。
她的父母皆是樸實憨厚的農(nóng)民,一生都在田間辛勤勞作,與土地相伴。
朱婷父母
雖然腰包并不鼓囊,但老一輩的思想總覺得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老了之后越有保障。
于是,父母生下了一個“排球隊”。
朱婷排行老三,上邊兩個姐姐,下面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僅靠務農(nóng)維持生計,養(yǎng)育六個子女談何容易,貧困如影隨形,籠罩著這個大家庭。
即使生活拮據(jù),朱婷的父母依舊對所有孩子都盡可能地照顧。
他們用紅薯、窩窩頭養(yǎng)活了這一家九口。
一家人和和睦睦,雖然清貧,但是沒有矛盾。
13歲時,朱婷跟吃錯藥了一樣,身高一路飆升至1米78,只比父親矮2厘米。
再窮不能窮教育,朱婷從小學一路讀到初中。
她的學習成績平平無奇,上課總是開小差。
但她展現(xiàn)出了過人的運動天賦,立定跳遠隨便一跳就是兩米多。
這對一個未接觸專業(yè)體育訓練的孩子來說十分難得。
體育老師覺得朱婷這樣的天賦不該被埋沒,就拉著班主任一起勸導朱婷專心搞體育。
但朱婷從沒想過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對老師的意見含糊其辭。
后來,班主任專門找到朱婷家里,向朱婷一家科普深造體育的好處。
對朱婷這樣沒有學習天賦的窮人家的孩子來說,體育確實是能逆天改命的方法之一。
征求到朱婷同意后,體育老師對她進行了基礎的體育項目測試。
測試結(jié)果十分讓人滿意,于是朱婷被推薦進入了周口市體校。
在體校生活了一年后,河南省體校來各個地級市選拔好苗子,條件為:“女子14歲以下,身高180厘米以上。”
由于朱婷表現(xiàn)得十分出色,并且符合硬性條件。
于是她進入了省體校進行訓練,開始接觸排球運動。
當時的朱婷也許想不到,她未來會在排球的道路上走這么遠。
她更想不到,命運的齒輪悄然轉(zhuǎn)動,平靜的生活即將被打破。
失去與重生
家里的生活條件不好,學費還是父母挨家挨戶找親戚朋友借的。
朱婷想要盡快出人頭地,將來好報答父母。
父母也為了不影響女兒訓練,也不向女兒訴苦水。
就這樣,雙方都很默契地報喜不報憂。
體校的日子,很累。
她每天都要完成好幾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身上也多處受傷。
對于她來說,唯一的解壓方法是躲在被窩里偷偷地哭。
朱婷十分想念兄弟姐妹,每次父母來看她,她都會問問兄弟姐妹的情況。
有一次,父母帶著弟弟來到體校,朱婷開心極了,將自己收藏的零食全都給了弟弟。
但是,她和弟弟玩耍時,發(fā)現(xiàn)弟弟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
母親說,小孩子嘛,生個病很正常,只是普通感冒而已。
聽了母親的解釋后,朱婷也沒有多想。
此時此刻的朱婷絕對想不到,她的家庭即將遭遇重大變故。
她的父親在修車時被砸傷,腰部嚴重骨折。
十幾萬的手術(shù)費幾乎壓垮了這個家,母親砸鍋賣鐵也湊不夠錢。
無奈之下,她選擇了銀行貸款。
為了還清債款,朱婷的姐姐輟學打工。
但這一切,家人都瞞著朱婷。
而朱婷弟弟得的病根本不是感冒,而是可怕的白血病。
接連的變故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弟弟確診后,母親常常帶著他去看望朱婷。
朱婷以為這是重逢,是歡聚,但其實這是一種告別。
她雖然能察覺到弟弟的異常,但每次母親都說只是感冒,吃點藥就好了。
父母東拼西湊,再加上親戚朋友的幫助,終于湊夠了弟弟的手術(shù)費。
然而命運并沒有對這個家庭網(wǎng)開一面。
遺憾的是,即使做完了骨髓移植手術(shù),弟弟的病情依舊沒有好轉(zhuǎn),反而一天不如一天。
原來,移植來的骨髓在弟弟身體里產(chǎn)生了排異反應。
得知噩耗后,父母的大腦一片空白,但還是決定繼續(xù)隱瞞下去。
直到弟弟去世后,朱婷依舊一無所知,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
一次,朱婷趁著放假,在書包里裝滿了弟弟愛吃的零食回到家中。
可一進家門,家里的氛圍就充滿了古怪。
平時淘氣的弟弟再也不見了蹤影,父母和姐妹們也總是少言寡語的。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在朱婷的再三追問下,父母終于壓抑不住情緒,嚎啕大哭起來。
一時間,朱婷的心情難以言喻。
她很難過,因為自己沒來得及見弟弟最后一面。
她也很自責,她恨自己為什么沒能早點發(fā)現(xiàn)異常,為什么那么單純,每次都被父母欺騙。
同時她也不理解,埋怨父母為什么總瞞著她,難道訓練比弟弟的命還要重要嗎?
但她也知道,弟弟去世不僅給家人帶來了痛苦,也帶來了數(shù)萬的債款。
放下痛苦,才能迎接明天。
人總是一瞬間長大。
在經(jīng)歷了痛苦與掙扎后,朱婷選擇以更加堅定的姿態(tài)重新出發(fā)。
而命運的垂青也悄然降臨,一個改變她一生的機遇正緩緩向她走來。
她遇到了郎平,開啟了排球生涯的新篇章。
最佳組合
當時朱婷還是河南省隊的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隊員。
郎平執(zhí)導的恒大隊和河南隊交手時,她記住了動作協(xié)調(diào)、打法兇猛的朱婷。
2012年,朱婷進入國青隊。
第二年,她隨隊在世界青年女排錦標賽上全勝奪冠。
其中,朱婷表現(xiàn)出色,榮膺最佳得分手、最佳扣球手、最有價值球員等榮譽。
這一次,朱婷徹底擊中了郎平的心。
當年,朱婷被郎平上調(diào)至國家隊。
農(nóng)家女孩終于能在最大的舞臺上為國出征。
父母和親戚都為她感到驕傲。
在郎平的指導下,朱婷的球技突飛猛進。
郎平自掏腰包為她買蛋白粉補充營養(yǎng),親自為她制定訓練計劃。
每當她情緒出現(xiàn)波動,郎平還會找她單獨談話排憂解愁。
2015年女排世界杯,朱婷隨隊獲得世界杯冠軍,她也榮獲MVP稱號。
這次的勝利讓所有人都對第二年的奧運會充滿了期待。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的整體成績有所下滑,金牌榜被英國超越成為第三。
但女排奪冠,以一場蕩氣回腸的逆襲,為中國體育代表團鐫刻下最閃耀的注腳。
朱婷和郎平的組合,是技術(shù)與智慧的碰撞。
郎平的場外指導總能直切要點,精準指出對手防線的薄弱之處。
而朱婷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實力和定力,她的扣球勢大力沉,攔網(wǎng)也猶如銅墻鐵壁。
她成功加冕MVP和最佳主攻,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人物。
從此,朱婷的名字傳遍大街小巷。
她沒有辜負家人的期待,更沒有辜負在賽場上拼命的自己。
奧運摘金之后,朱婷作出了一個震驚所有人的決定——去海外比賽。
不褪色的傳奇
在國內(nèi)體育文化環(huán)境中,傳統(tǒng)觀念認為運動員應更多地為本土體育事業(yè)奉獻,且國內(nèi)排球培養(yǎng)體系投入了大量資源培養(yǎng)運動員。
朱婷前往海外比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國內(nèi)排球賽事的商業(yè)化程度不夠,獎金比較低。
而國外俱樂部的薪資待遇和獎金相對優(yōu)厚。
這樣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另外,國外的一些頂級聯(lián)賽水平較高,競爭更加激烈,能夠讓她接受到更先進的戰(zhàn)術(shù)體系,這樣也有助于個人能力的提升。
她的想法也得到了郎平的支持。
在郎平的牽線下,朱婷得以和海外俱樂部簽約。
然而,朱婷前往海外比賽也遭到了很多非議。
很多人認為,朱婷離開了培養(yǎng)她的祖國和母隊,是“忘恩負義”,是對國內(nèi)培養(yǎng)體系的辜負。
甚至有人偏激地指責她“翅膀硬了就單飛”。
實際上,這些觀點都是十分片面的。
朱婷絕非忘本之人,每當國家隊集訓征召,她總是第一時間歸隊,為隊伍帶來國外的排球理念和戰(zhàn)術(shù)思維。
東京奧運會前,她手腕傷勢嚴重,依舊咬牙堅持為國而戰(zhàn)。
朱婷雖然身在海外,但心中始終裝著中國女排的榮耀。
海外歷練不僅沒有讓她忘卻初心,反而讓她變得更加強大。
2025年4月23日凌晨,意大利女排甲級聯(lián)賽迎來了一場激動人心的巔峰對決。
朱婷效力的科內(nèi)利亞諾女排與米蘭隊展開冠軍爭奪戰(zhàn)。
她在進攻兩端的全面表現(xiàn),以及在關(guān)鍵時刻的穩(wěn)定發(fā)揮,都成為了球隊的制勝因素。
最終,朱婷在海外捧起了冠軍獎杯。
對于朱婷個人而言,這場勝利同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這是她職業(yè)生涯首次捧起意甲冠軍獎杯,也是她留洋 6 年來的第 12 個冠軍頭銜。
至此,她集齊了土耳其、中國、意大利三大職業(yè)聯(lián)賽冠軍,成為世界排壇首位實現(xiàn)此成就的運動員,徹底鞏固了她在世界排壇的頂尖地位。
征程沒有終點,傳奇永不褪色。
從鄉(xiāng)間田埂走向世界排壇之巔,父母的臂彎托起她最初的夢想,朱婷正持續(xù)勾勒著獨屬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結(jié)語
朱婷用扣殺書寫中國女排的黃金年代,卻永遠欠弟弟一個擁抱。
朱婷的故事從來不是俗套的逆襲神話,而是一個關(guān)于失去與重生的殘酷寓言。
她是在苦難深淵中不屈掙扎,于希望曙光下奮勇崛起的真實寫照。
她用堅韌與毅力,詮釋著生命的無限可能,激勵著無數(shù)追夢者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無畏風雨,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