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你們還記得全紅嬋家那個兩層老屋不?去年奧運奪冠時鏡頭掃過,灰撲撲的墻面裂著縫,樓梯窄得只能側(cè)著身走。七口人擠在巴掌大的空間里,爺爺奶奶睡樓下隔間,弟弟妹妹寫作業(yè)都得趴在飯桌上。當媽的哪個不心疼?那次采訪里紅嬋媽媽抹著眼淚說:"就盼著孩子們能有張自己的書桌"。
今天路過他們村口,遠遠就看見挖掘機轟隆隆地忙活著。走近一瞧,紅嬋爸爸戴著草帽蹲在土堆旁,正跟工頭比劃著圖紙。大太陽底下,他后背汗?jié)窳艘淮笃勺旖堑男y藏都藏不住。突然想起去年他蹲在電視機前看女兒比賽的模樣——原來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用肩膀為兒女扛起一片天啊。
聽說這次新家要蓋三層半,特意給每個孩子留了朝陽的臥室。你瞅瞅紅嬋弟弟那小子,這兩天逢人就比劃:"我姐房間要刷成水立方的藍色!"街坊四鄰都跟著樂,王嬸子今早還拎著自家種的龍眼去工地:"給工人們解解渴,這可是咱們村的喜事!"
說實話,最戳心窩子的不是房子多氣派。是那天聽見紅嬋奶奶跟老姐妹嘮嗑:"等搬了新家,囡囡過年回家就不用跟我擠一張床了......"老人家說著說著,渾濁的眼睛里泛著光。這讓我想起自己奶奶當年摸著我的冠軍獎牌,也是這樣的神情。
國家和社會沒忘了這些為國爭光的孩子,但更動人的永遠是人間煙火里的溫情。新家的水泥還沒干透,可那份"終于能讓孩子們伸直腿睡覺"的踏實,早就在全家人的笑容里生了根。這丫頭以后在跳臺上翻騰的時候,心里該多踏實啊——她知道,萬家燈火里永遠有盞燈為她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