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隊2戰(zhàn)全負,為何劉雁宇和李虎翼沒進大名單? 楊鳴啟用他們吧」
三連冠衛(wèi)冕冠軍被廣廈三節(jié)打崩。
比分牌定格在110:84時,遼寧替補席死寂如鐵——胡金秋只打了18分鐘拿2分,孫銘徽16分鐘7分,廣廈兩大核心里程碑式的"養(yǎng)生局"竟打得衛(wèi)冕冠軍毫無招架之力。
這根本不是棋逢對手的廝殺。
遼寧球迷攥著門票的手在顫抖,他們熟悉的那支鐵血之師去哪了? 韓德君籃下強攻屢屢吃癟,趙繼偉被包夾到全場僅2分,張鎮(zhèn)麟引以為傲的暴扣變成打鐵集錦。 更諷刺的是,當廣廈替補席歡慶時,遼寧隊史7次半決賽輸?shù)鬐1后僅有2次晉級的魔咒,正化作千斤巨石壓在每個球員背上。
楊鳴的戰(zhàn)術板寫滿絕望。
G1被對手用教科書級擋拆肢解防線,G2又遭13記三分雨徹底澆滅反撲希望。 外援弗格拼到20分卻難掩全隊三分27中5的尷尬,反觀廣廈布朗30分9助攻如入無人之境。 當轉播鏡頭掃過遼寧更衣室,韓德君扶著膝蓋喘粗氣的畫面,揭開了王朝崩塌的致命傷——老將油箱見底,新人卻坐穿冷板凳。
劉雁宇的球鞋在儲物柜積灰兩場。
這個2米13的長人曾在上賽季硬剛周琦,用關鍵中投拯救遼寧于水火。 機動性遠超韓德君,中遠距離投射能拉開空間,更藏著廣廈毫無防備的殺手锏。 而李虎翼,那個讓廣東吃過苦頭的拼命三郎,此刻正看著球隊外線22中4的三分數(shù)據攥緊拳頭——給他6分鐘,或許就能用血性點燃死水。
變陣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當付豪的正負值跌至-18,當李曉旭的橫移速度追不上對方鋒線,固執(zhí)沿用老陣容無異于自殺。 歷史數(shù)據冰冷提醒:CBA三十年來0-2落后翻盤概率僅5%,但2019年深圳做到過,靠的就是奇兵突襲。 劉雁宇的護框+李虎翼的撕咬防守,這套"未知變量"組合恰是打破廣廈情報網的唯一籌碼。
廣廈教練組的研究報告還停留在昨天。
他們對劉雁宇的認知僅限于12場常規(guī)賽數(shù)據,卻不知這個年輕人每36分鐘能送出2.1次蓋帽。 當胡金秋習慣性走向低位,突然面對2米13的機動長人,那些行云流水的勾手恐怕要變成24秒違例。 至于李虎翼,廣廈永遠算不準他何時會從底角竄出,用一記冷箭三分改寫比賽節(jié)奏。
楊鳴該掏出錦囊里的最后一張牌了。
放棄讓韓德君硬鑿內線的傳統(tǒng)打法,啟用五小陣容搏命未嘗不可。 奧利弗+付豪的雙塔試驗已在訓練場打磨數(shù)月,配上趙繼偉的穿針引線,完全可能打亂廣廈防守布陣。 這不是賭博,而是三連冠教頭必須展現(xiàn)的魄力——既然常規(guī)戰(zhàn)術被摸透,就用奇招把系列賽拖回沈陽主場。
遼寧球迷的吶喊在社交媒體炸鍋。
"寧可站著死不愿跪著生"的留言刷爆評論區(qū),他們不在乎是否被橫掃,只求看到子弟兵拼盡最后一顆子彈。 當劉雁宇的中距離和李虎翼的追身三分還封印在替補席,誰又能斷言,那個屬于遼寧男籃的熱血奇跡不會在五棵松重演?
留給衛(wèi)冕冠軍的時間只剩48小時。
是繼續(xù)被釘在"不懂變通"的恥辱柱上,還是放手一搏書寫新傳奇? 此刻更衣室里的戰(zhàn)術會議,或許正決定著CBA史上最震撼逆轉的劇本。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