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預賽的硝煙剛剛散去,中國男足已悄然轉身,目光投向七月烽火。當老將的身影逐漸淡出,一支以新生代為主力的隊伍將迅速集結。據多家媒體確認,國足新一期集訓計劃已敲定——7月2日在大連重新集結,短短兩三天休整后,全隊將于4日或5日飛赴韓國,迎接東亞杯的挑戰(zhàn)。
這次出征的26人名單雖未正式公布,但輪廓已然清晰:一場徹底的新老交替正在上演,而東亞杯將成為這批年輕國腳證明自己的首個國際舞臺。國足無緣2026世界杯的結果,如同一記警鐘,加速了陣容換代的步伐。國足26人參賽名單已初現(xiàn)端倪。這份名單最顯著的特點是年輕球員占據主導,多位國青小將獲得破格提拔的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國足曾在2010年由高洪波率領奪得東亞杯冠軍,距今已整整15年。歷史提醒我們,國足并非沒有在東亞賽場創(chuàng)造奇跡的可能。年齡結構看,97后球員將成為主力,特別是00后新秀將獲得大量機會。這些球員不僅是2030年世界杯預選賽的適齡人選,甚至可能征戰(zhàn)2034年世界杯。
國青主帥久爾杰維奇可能臨時執(zhí)掌國家隊,這一人事安排意味深長。他今年帶領國青隊打進亞青賽八強,對年輕球員的了解成為其最大優(yōu)勢。在久爾杰維奇的戰(zhàn)術體系中,蒯紀聞、依木蘭等青年才俊有望獲得更多表現(xiàn)機會。這種國家隊與國青隊的無縫銜接,正是國足重建的關鍵一環(huán)。
本屆東亞杯將于7月7日至16日在韓國舉行,賽程安排對國足堪稱嚴峻挑戰(zhàn)。
7月7日首戰(zhàn)東道主韓國,國足將面臨巨大壓力。韓國隊雖未征召孫興慜等旅歐球員,但全K聯(lián)賽陣容依然實力強勁,主場優(yōu)勢不容小覷。年輕國腳能否頂住“恐韓癥”的心理壓力,成為首戰(zhàn)關鍵。
7月12日次戰(zhàn)日本,技術流的日本隊將考驗國足的中場控制力。日本同樣以國內聯(lián)賽球員為主,但整體配合和戰(zhàn)術素養(yǎng)仍是亞洲頂尖。
7月15日對陣中國香港,這場比賽將成為國足爭取積分的關鍵戰(zhàn)役。若前兩場戰(zhàn)績不佳,此役將是對年輕球員心理素質的重大考驗。
綠茵場上,新老交替從不是溫情脈脈的交接儀式,而是用實力說話的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