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江蘇的 “蘇超” 足球聯(lián)賽最近火得發(fā)燙。13個地級市的球隊各有各的特色,球迷們喊著“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卻能坐在一起為聯(lián)賽捧場。這 “散裝江蘇” 的熱鬧背后,是骨子里的齊心。
再看另一個 “蘇超”—— 俄羅斯和那些前蘇聯(lián)加盟國的關系,卻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烏克蘭鬧得最兇,直接和俄羅斯刀兵相見;哈薩克斯坦悄悄繞開俄羅斯建石油管道;連一向親近的白俄羅斯,也開始在國際場合說 “不”。同樣是從 “一個大家庭” 里出來的,為啥中國的 “蘇超” 能擰成一股繩,俄羅斯和前加盟國卻越走越遠?這得從地緣政治的根上說起。
一、歷史的包袱:從 “老大哥” 到 “平等伙伴” 的坎兒
蘇聯(lián)解體那會兒,15個加盟國各奔前程。俄羅斯作為最大的繼承者,心里總有點 “大家長” 的情結。但其他國家不這么想,它們剛從蘇聯(lián)的管控里掙脫出來,最想的是 “自己說了算”。
1. 邊界問題成了定時炸彈
蘇聯(lián)時期,加盟國之間的邊界都是內部劃分,沒人當真。可獨立后,這些線成了國界線,麻煩就來了。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為了納卡地區(qū)打了幾十年,背后都有俄羅斯的影子。俄羅斯想當和事佬,可兩邊都覺得它偏心。2023年,亞美尼亞干脆跳過俄羅斯,直接跟阿塞拜疆簽了?;饏f(xié)議,明擺著不相信 “老大哥” 了。
2. “一體化” 的口號喊不響
俄羅斯搞了個 “歐亞經濟聯(lián)盟”,想把中亞國家和白俄羅斯捆在一起??晒_克斯坦不買賬,2024 年托卡耶夫總統(tǒng)公開說:“我們不是誰的附庸,聯(lián)盟得平等說話?!?為啥?因為蘇聯(lián)時期的 “一體化”,其實是俄羅斯說了算,其他國家只能跟著喝湯?,F(xiàn)在大家有了自主權,誰也不想再被管著。
二、經濟的算盤:能源牌不好打了
俄羅斯手里最硬的牌是能源。蘇聯(lián)時期,它通過管道把石油、天然氣輸往各加盟國,既控制了經濟命脈,又賺了錢??涩F(xiàn)在,這張牌越來越不好使了。
1. 中亞國家要 “多條腿走路”
哈薩克斯坦的石油以前全靠俄羅斯的管道出口。2023年,它硬是花大價錢修了條里海管道,直接把石油賣給歐洲。烏茲別克斯坦更聰明,一邊買俄羅斯的天然氣,一邊偷偷和美國公司簽了勘探合同。這些國家心里清楚,光靠俄羅斯一條線,遲早要被卡脖子。
2. 錢沒給夠,怨氣就來了
俄羅斯總說要幫中亞國家搞基建,可實際投入少得可憐。2024年,它承諾給塔吉克斯坦修水電站,結果資金只到了三成。反觀中國,在中亞修的鐵路、電站都是真金白銀砸下去,還不附加政治條件。中亞國家不傻,誰給實在好處,就愿意跟誰走近。
三、政治的裂痕:從 “同盟” 到 “各算各的賬”
俄羅斯想拉著前加盟國搞 “集體安全”,可大家的心思早就不在一塊兒了。
1. 烏克蘭:從 “兄弟” 到 “對手”
俄烏沖突是最典型的例子。蘇聯(lián)時期,烏克蘭是重要的工業(yè)基地,俄羅斯的黑海艦隊還駐扎在克里米亞??瑟毩⒑螅瑸蹩颂m總想往歐洲靠。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兩國徹底撕破臉?,F(xiàn)在的烏克蘭,不僅要加入北約,還在國際上帶頭制裁俄羅斯。這場沖突讓其他加盟國看清了:跟著俄羅斯,可能要付出血的代價。
2. 白俄羅斯的 “小心思”
白俄羅斯總統(tǒng)盧卡申科一直被視為俄羅斯的 “鐵桿”。但2024年聯(lián)合國投票制裁俄羅斯時,白俄羅斯卻投了棄權票。事后盧卡申科解釋:“我們有自己的國家利益。” 原來,白俄羅斯經濟依賴俄羅斯的能源補貼,可它也怕被俄羅斯完全控制,悄悄和歐盟做著小額貿易。這種 “騎墻”,其實是想給自己留條后路。
四、外部的撬棍:美國和歐盟的 “小動作”
俄羅斯和前加盟國的關系鬧僵,背后總少不了外人的摻和。
1. 歐盟的 “糖衣炮彈”
歐盟對烏克蘭、摩爾多瓦這些歐洲邊緣國家,又是給援助,又是承諾 “入盟前景”。2024 年,歐盟給烏克蘭的經濟援助超過 500 億歐元,條件只有一個:疏遠俄羅斯。這些國家本來就想融入歐洲,有了歐盟的撐腰,更敢跟俄羅斯叫板了。
2. 美國的 “離岸平衡”
美國在中亞搞了不少 “民主項目”,表面上是幫著建學校、開研討會,實際上是培養(yǎng)親美勢力。2023 年,哈薩克斯坦的街頭抗議里,就有美國 NGO 資助的影子。美國還聯(lián)合沙特壓低油價,故意打擊俄羅斯的經濟,讓中亞國家覺得 “跟著俄羅斯沒前途”。
五、文化的疏離:“去俄羅斯化” 成了潮流
蘇聯(lián)時期,俄語是 “通用語”,大家看一樣的電影,唱一樣的歌??涩F(xiàn)在,前加盟國都在忙著 “去俄羅斯化”。
1. 語言和歷史的改寫
哈薩克斯坦把官方文字改成了拉丁字母,學校里俄語課的課時減了一半。烏克蘭更狠,直接立法規(guī)定公共場所只能用烏克蘭語。這些國家想通過 “去俄語化”,強化自己的民族認同。畢竟,文化上的獨立,才是真正的獨立。
2. 歷史記憶的分歧
俄羅斯還在紀念蘇聯(lián)的 “偉大勝利”,烏克蘭卻把二戰(zhàn)時的一些蘇聯(lián)將領雕像拆了。在波羅的海三國,人們說起蘇聯(lián)時期,更多的是 “被占領” 的痛苦。歷史記憶的不同,讓這些國家很難再跟俄羅斯找到共同語言。
結語:地緣政治的核心,是 “尊重” 二字
中國的 “蘇超” 能火,是因為江蘇 13 個市都明白,合作才能共贏,誰也不欺負誰。而俄羅斯和前加盟國的關系,困就困在 “不平等” 這三個字上。
俄羅斯總想著當 “老大哥”,用能源、軍事來控制別人,卻忘了時代變了?,F(xiàn)在的國家,不管大小,都想自己做主。你要是總想占便宜、卡脖子,就算有再深的歷史淵源,人家也會慢慢疏遠你。
說到底,地緣政治拼的不是誰拳頭硬,而是誰能讓人真心愿意跟你走。俄羅斯要是想挽回和前加盟國的關系,或許該學學中國的 “蘇超”—— 少點控制欲,多點實在的尊重和讓利。不然,這 “蘇超” 的架子,恐怕真要散了。
參考資料:
《阿塞拜疆外交部召見俄大使 俄稱阿方未回應使館照會》環(huán)球網
《澤連斯基致電阿塞拜疆總統(tǒng)“表支持”》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