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美國大滿貫,女單冠軍是朱雨玲,亞軍是陳熠,世界排名第一的孫穎莎連八強都沒進(jìn),對此,某些人心里很是不爽不服氣,便把怨氣撒在了陳熠身上。決賽后,有人馬上放言說,如果讓孫穎莎去和朱雨玲打,冠軍肯定就是孫穎莎的,言外之意就是說不懂事的陳熠擋了孫穎莎奪冠的道路,是陳熠的不避不讓不見好就收,才使得孫穎莎失去了奪冠的機會。真不知道,大熱天的誰的皮襖把這些人捂得這么熱,臉皮咋就這么厚, 心眼咋就這么多?
且不說憑著孫穎莎這一次磕磕絆絆的低迷狀態(tài)能不能打過朱玉玲,只說依據(jù)比賽規(guī)則本身,看看某些人所謂的如果能不能如果得起來?
這一回的美國大滿貫和往常國際比賽一樣,選手是逐級淘汰或晉級的,32強才有資格決16強。16強進(jìn)了,才有資格參加8強的比賽。進(jìn)了8強,才有可能進(jìn)四強和后面的半決賽乃至決賽,這就和闖關(guān)一樣,前一關(guān)闖過了 ,才能接著闖下一關(guān)。
問題是,孫穎莎進(jìn)入8強的比賽中,就已經(jīng)以1:3的懸殊比分在眾目睽睽之下輸給了隊友陳熠,明確無誤鐵板釘釘?shù)刂共接诹?6強,連進(jìn)入四強和半決賽的資格都沒有了,哪里又有資格去和朱雨玲在決賽中爭奪冠軍?
人常說賭博賭博,賭而后博,一個人如果連賭場的大門都進(jìn)不去 ,旁人還有什么資格和底氣大談她會博得些什么。孫穎莎這一回連參加決賽的資格都沒有,某些人怎么好意思把冠軍會是孫穎莎的這類話說出口?再說,陳熠再怎么菜再怎么沒得上冠軍,人家好歹也參加了決賽,是被冠軍打贏的,何況她能夠進(jìn)入決賽,孫穎莎本來就功不可沒,不是孫穎莎親手把陳熠“讓”進(jìn)八強的嗎?
朱雨玲戰(zhàn)勝陳熠得了冠軍,絕大多數(shù)人對她的稱贊和祝賀是自然而真誠的,但是某些人的彈冠相慶則應(yīng)該另有情由,因為決賽中朱雨玲打贏的陳熠正是16進(jìn)8中打敗了孫穎莎的陳熠,而在某一類人的慣性思維和既定法理下,除了外協(xié),任何國乒隊員面對孫穎莎時,是只能輸球或者讓球,萬萬不能取勝的,否則,這名隊員就是把天給捅了個大窟窿,觸犯龍顏,罪該萬死,斷然沒有好果子吃的,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攻擊你抹黑你,讓你不得安生。不論是當(dāng)初的陳夢,還是眼下的陳熠,概莫能外。
陳夢東京奧運會贏了孫穎莎,陳夢已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陳熠美國大滿貫勝了孫穎莎,陳熠又成了某些人的肉中刺。常言說愿賭服輸,這些人咋就這么玩不起呢?某個人咋就永遠(yuǎn)只能贏球不能輸球呢?莫不是她們都和那位直播賣貨的郭指導(dǎo)一樣,是抱有“國家情懷”,在“為國乒著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