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霍家對體育健兒的態(tài)度,就知道李嘉誠再有錢,也無法超越霍家

文|紫薯丸子

看了霍家對體育健兒的態(tài)度,就知道李嘉誠再有錢,也無法超越霍家

編輯|娛叔

霍家最值錢的不是游艇和豪宅,是三代人揣在懷里的體育情結。

7月夫妻倆來到貴州體校進行調研,郭晶晶教孩子跳水,霍啟剛在一旁記筆記。

這對夫妻用最樸素的方式證明:有些傳承,比奢侈品更耀眼。

01、貴州行

7月,一組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刷屏了。

照片里的霍啟剛和郭晶晶,沒有穿禮服、戴珠寶,而是一身簡單的運動裝,出現在貴州一所體校的訓練館里。

這對平時總被和“豪門”“奢華”掛鉤的夫妻,此刻完全沒了架子。

郭晶晶蹲在蹦床旁邊,耐心地手把手教一個小運動員調整動作;

霍啟剛則認真記錄著教練們提到的訓練器材不夠用的問題。

這次貴州之行,可不是隨便走走。

作為霍家第三代,他們專門走訪了三都跳水基地、貴陽體育中學等好幾所基層體校。

他們發(fā)現,黔南州這邊已經培養(yǎng)出不少有潛力的體育苗子,但也遇到了不少難題。

專業(yè)教練不夠,很多體校一個項目就一兩個教練,根本忙不過來;

訓練設施也舊了,有的跳水館還是十幾年前的老設備,安全性都得打個問號。

郭晶晶的出現讓這次調研更具看點。

這位奧運冠軍出身的豪門媳婦,在訓練館里示范跳水動作時,瞬間找回了運動員的專業(yè)狀態(tài)。

調研結束后,夫妻倆都發(fā)了長文。

他們在文中說,基層體育里的孩子眼里有光,對體育的熱愛特別打動人,但他們需要更多關注和幫助。

霍啟剛還特別提到了會把把霍家?guī)状藞猿值捏w育強國信念傳下去,讓更多人看到基層體育的重要性。

網友們看了都感慨:“這才是真正做實事的豪門,不是只想著自己賺錢,而是真的為體育操心。”

這份對體育的執(zhí)著,從來不是一時興起。

從霍英東到霍震霆,再到如今的霍啟剛夫婦,接力守護體育事業(yè)的初心,早已刻進了霍家的骨子里。

02、霍家的體育情緣

要說霍家跟體育的緣分,得從霍啟剛的爺爺霍英東說起。

這位傳奇商人在1984年做了個特別了不起的決定,捐了1億港元,成立了“霍英東體育基金”,專門用來獎勵在奧運會上獲獎的中國運動員。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這么多年下來,這筆基金已經給運動員發(fā)了好幾億元獎金。

就拿巴黎奧運會來說,孫穎莎拿了兩金一銀,一下子就拿到了268萬元獎勵;

樊振東、全紅嬋這些金牌得主,也各拿到了200多萬元。

對運動員來說,這不僅是錢,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認可。

但霍英東對體育的貢獻,可不止是給錢。

上世紀70年代,國際體育舞臺上的中國身影還很單薄。

那時的霍英東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體育不僅是競技,更是國家對話的重要窗口。

他帶著兒子霍震霆,一次次輾轉于亞洲各國的體育會場,目標就是讓中國重返亞洲足球聯(lián)合會。

在兩人的努力之下,中國恢復了在亞足聯(lián)的合法席位。

這一步看似只是加入一個體育組織,實則為中國體育打開了通往國際舞臺的關鍵大門。

之后十年,他像個“中國體育大使”一樣,跑遍了國際奧委會的各個會場。

用流利的英語跟外國委員據理力爭,就為了讓中國重新回到奧運大家庭。

那時候國際環(huán)境復雜,很多人不理解他為啥花這么多錢和精力干這事。

因為霍英東是真的愛體育,愛到骨子里。

他還在廣州、北京等地捐建了好幾座“英東游泳館”,就是想讓更多人有地方練游泳;

還推動搞了“省港杯”足球賽,幾十年下來,成了兩地體育交流的招牌賽事。

直到現在,很多老球迷還記得“省港杯”的熱鬧場面。

到了霍啟剛的爸爸霍震霆這一輩,這份對體育的執(zhí)著更進了一步。

2001年北京申奧的時候,霍震霆的作用可太大了。

當時在莫斯科的投票現場,他帶著香港代表團,用中文、英文、粵語三種語言為北京加油。

其實在投票前半年,他就沒閑著,一個個聯(lián)系國際奧委會的委員。

前前后后搞定了30位委員的支持承諾,手心都寫著這30票的名單,緊張得把紙條都攥爛了。

當薩馬蘭奇念出“Beijing”的那一刻,他第一時間給爸爸霍英東打電話報喜。

這是中國體育的歷史性時刻。

在推動香港體育發(fā)展方面,霍震霆同樣不遺余力。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力排眾議促成馬術比賽在香港舉辦。

當時國際馬聯(lián)擔心香港的氣候和場地條件,霍震霆親自帶隊考察,逐一打消對方的顧慮。

最終,香港成功舉辦了奧運馬術賽事,成為“一國兩制”下體育合作的典范。

03、霍家的底氣

霍啟剛的出現,讓霍家的體育事業(yè)進入新階段。

這位牛津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沒有選擇安逸的商業(yè)之路,而是一頭扎進體育領域。

他擔任香港奧委會副會長期間,推動成立"香港奧林匹克研習中心",培養(yǎng)專業(yè)體育管理人才。

畢竟搞體育不光要會練,還得會管理、會運營。

自從郭晶晶和霍啟剛結婚后,夫妻倆更是成了體育事業(yè)的“最佳搭檔”。

郭晶晶本身就是奧運冠軍,去年的巴黎奧運會,她還當起了國際泳聯(lián)的裁判長,用自己的專業(yè)在國際賽事上發(fā)聲。

這次貴州調研,他們還帶著三個孩子一起體驗了水族的非遺文化。

霍啟剛敲了敲水族的銅鼓,郭晶晶學了學馬尾繡。

說到這兒,難免有人會拿霍家和李嘉誠比。

李嘉誠確實有錢,商業(yè)帝國做得很大,但他的基金會主要關注醫(yī)療和教育。

比如捐建汕頭大學、支持醫(yī)學研究,但鮮少涉及體育。

更關鍵的是“傳承”這兩個字。

李嘉誠90歲退休后,把商業(yè)帝國交給了兒子李澤鉅,重心還是在生意上;

而霍震霆現在還每周三天去香港奧委會上班。

霍家三代人,從霍英東到霍震霆,再到霍啟剛、郭晶晶,做的事其實很簡單。

就是把體育當回事,把運動員當親人,把國家的體育發(fā)展扛在肩上。

這種情懷和擔當,不管有多少錢,都買不來,這大概就是霍家最讓人佩服的地方。

結語

霍家證明,真正的豪門影響力,不在于財富多少,而在于能否為社會創(chuàng)造持久的價值。

在體育強國的征程上,霍家留下的印記,注定是李嘉誠無法超越的高度。

未來,也期待霍家對體育事業(yè)的貢獻,讓中國體育的光芒照亮世界。

相關新聞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