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于智者,實力源于汗水。當一段全運會宣誓視頻悄然走紅,鏡頭里那個嬌小卻堅定的身影,正是對一切質(zhì)疑最有力的回擊。全紅嬋,這個名字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只是這一次,伴隨她的不再是純粹的喝彩,還有那些捕風捉影的“黑粉”言論。
網(wǎng)絡世界真真假假,幾張被惡意解讀的照片,就能掀起一場針對一個年輕運動員的“審判”。有人說她體型走樣,有人斷言她不自律,甚至有人荒唐地建議她轉(zhuǎn)行舉重。這些聲音,鍵盤敲得響亮,卻離真相十萬八千里。相機角度的偏差,圖片后期的涂抹,都能成為攻擊的“證據(jù)”,這何其荒謬?一個為國爭光的少女,難道就要活在他人別有用心的濾鏡之下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全紅嬋的成功,從來不是什么天降的幸運。她的教練陳若琳看得最清楚,訓練館里,當別人還在準備,她早已提前一小時開始揮灑汗水。手腕腳踝上層層纏繞的繃帶,是她日復一日與傷痛搏斗的勛章。那些躲在屏幕后的批評者,可曾想過,她每天光是處理這些傷處,就要耗費半個鐘頭?世錦賽的缺席,并非懈怠,而是傷病的必然結(jié)果。養(yǎng)傷期間身體的些許變化,本是人之常情,何至于被無限放大,上綱上線?
更令人心寒的是,有人將矛頭指向她的家庭,用父母的身高來揣測她的未來。這種“出身論”的調(diào)調(diào),早已被時代拋棄。巴黎奧運會的金牌,是對她天賦與努力的最高嘉獎,而她自己早已坦言,哪有什么天才,一切都是拼出來的。即便在休養(yǎng)期,她也未曾真正閑著,與朋友的短暫放松是為了更好地出發(fā)。如今,每天六小時的康復訓練,她咬牙堅持,那份毅力,豈是幾秒被斷章取義的“趴地”視頻所能抹殺的?那或許是極致疲憊后的瞬間,或許是少女心性的搞怪一笑,絕不是某些人眼中的“不行”。
賽場之上,她展現(xiàn)的不僅是技術(shù),更是格局。面對隊友陳芋汐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她送上的是真誠的贊美,一句“對手也很辛苦”,盡顯大將風度。這種不妒忌、不氣餒的體育精神,遠比一塊金牌更加珍貴。全運會的戰(zhàn)鼓即將擂響,她選擇用行動代替言語。泳池的水花,會記錄下她的每一次騰空與翻轉(zhuǎn);跳臺的高度,會丈量出她堅韌不拔的意志。
謠言終將不攻自破,時間會證明一切。全紅嬋的故事,給所有正在奮斗的人一個啟示:不必在意旁人的閑言碎語,專注腳下的路,用實力說話,才是對質(zhì)疑者最漂亮的反擊。我們期待在全運會的賽場上,看到一個更加成熟、更加強大的她,用完美的表現(xiàn),為這段風波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