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進入亞冠精英賽正賽,可以說是收獲滿滿,出場費就讓人羨慕

路要怎么走?

蓉城進入亞冠精英賽正賽,可以說是收獲滿滿,出場費就讓人羨慕

一塊地,種一種莊稼,人就不慌。要是讓你同時種三塊地,種的還都不一樣,那就要看你家的底子厚不厚了。成都蓉城現在面對的,就是這么個情況,手里攥著三件事,哪一件都不輕。

那場對陣曼谷聯(lián)的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緊張。就像頭一回出遠門的后生,心里有股勁,手腳卻不知道往哪放。對面的隊伍其實章法不多,但就是這樣,也讓蓉城在上半場花了大力氣去適應。

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一個賽季,掰成三瓣來過,這日子不好算。以前的隊伍,強如廣州恒大,家底那么厚,也要在幾條路里選一條來走。你不能既要又要,到頭來,可能兩手空空,啥也沒撈著。

中超聯(lián)賽”與“足協(xié)杯”是家里的擔子,“亞冠精英賽”是遠方的念想。隊伍的板凳深度,就是那根扁剛,能不能同時挑起,是個大問題,是個無法回避的現實。

有人說:“老董看的準,中超隊伍出去打,小組能出來就算不錯了?!边@話不好聽,但理不糙。亞洲的賽場,水深得很,不是光憑一口氣就能闖到底的,沒那個底蘊。

贏了一場球,就有人開始做夢了,喊著什么“三線作戰(zhàn),都要奪冠”。這就好比你剛學會走路,就想著要去跑贏所有人。步子邁大了,容易把自己絆倒,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話。

亞冠的錢,是能拿到。但一月份別人都歇著的時候,你還要繼續(xù)踢。這就好比冬天別人都進屋烤火了,你還得在外面受凍。這一來一回,對人身體的消耗,不是鬧著玩的。

看看“山東泰山隊”的經歷就知道了,多線作戰(zhàn)留下的數據,是一筆明明白白的賬。聯(lián)賽積分的損失,球員體能的下降,傷病名單的拉長,這些東西,比任何喊出來的口號都更真實。

比賽的經驗,不是說有就有的。尤其是這種跨著國界的比賽,每一個對手都是一本新書,你得一頁頁翻,一個字一個字啃。一場附加賽的勝利,只能算是翻開了這本書的封面。

徐正源:這個人似乎不愛說太多話。他的戰(zhàn)術板上畫的,比嘴里說的要多。他要的不是一場煙花般的勝利,而是要一塊塊磚,把通往未來的路鋪得結實一點,再結實一點。

回到那九十分鐘,蓉城的進攻組織,說不上有多順暢。上半場的任務就是“試探”,這恰恰說明,教練組對這個對手的了解,賽前是不足的,只能在場上一點點摸索,這是要付出代價的。

球迷的熱情是好事,能給隊伍打氣。但是捧得太高,摔下來就會更疼。足球這個東西,靠的是一場一場的拼,一分一分的拿。還沒開始跑,就想著終點在哪,這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

隊伍的板『凳深度這個詞,聽著好像很深奧,說白了就是看你家米缸里還有多少余糧。主力在前面拼光了力氣,你后頭有沒有人能頂上來,頂上來的人,能不能干一樣的活兒。

對手曼谷聯(lián),兩個邊路幾乎就沒發(fā)動過像樣的攻勢,轉身都困難。他們的進攻,無非就是往禁區(qū)里吊兩個球,碰碰運氣。就是這樣的對手,也讓第一次打這種比賽的蓉城緊張了半天。

未來的路還很長。亞冠精英賽的正賽階段,碰到的對手,不會再像曼谷聯(lián)這樣“客氣”。到時候,每一次失誤,每一個疏忽,都可能變成一個丟球,變成一場失利。

接下來的“足協(xié)杯”對陣“河南隊”,就是第一塊試金石。它考驗的不是能不能贏,而是怎么贏,用多大的代價去贏。每一個換人,每一次輪換,都是對未來的賭注,賭對了,路寬一步,賭錯了,可能滿盤皆輸。

相關新聞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