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籃球迷,這兩天一定被一個名字刷屏——楊瀚森。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不是因為他在夏聯(lián)拿了高分,兩場球加起來也就20出頭。也不是因為他像“飛天遁地”的新秀那樣扣籃,他甚至沒扣幾個。但看過開拓者這兩場夏聯(lián)的人,都會忍不住說:這孩子,有點東西。
他不是來“適應(yīng)”的,是來“組織”的
夏聯(lián)是什么地方?是新秀們亂打、教練組試錯的“野生球場”。大部分中鋒到這,要么在籃下等喂餅,要么拼籃板,能不失誤就不錯了。楊瀚森不一樣。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首戰(zhàn)對森林狼,他拿了5個助攻。對中鋒來說,這比得10分還驚艷。你能看到他在高位拿球,不著急傳。先看隊友跑位,抬手示意底角隊友空切,沒機會就停住。再招手讓布克奈特打手遞手,等防守人撲過來,手腕一抖,擊地傳給身后的隊友。整個回合像搭積木,一步一步,穩(wěn)穩(wěn)的。
第二場背靠背打灰熊,他明顯累了,但還是“定海神針”。開拓者沒他在場上,進攻像沒頭蒼蠅。他一上,隊友跑位就有了章法。解說員說“他在給NBA球員講戰(zhàn)術(shù)”,聽著夸張。但看過第二節(jié)5分05秒的傳球回合,你就懂了:他不是在“打夏聯(lián)”,是在“控場”。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有些東西,真的是“自帶天賦”
籃球里有兩種能力。一種靠練,一種靠“悟”。楊瀚森身上,總讓人驚喜。
就說掩護。這動作看著簡單,其實是中鋒的“隱形基本功”。有的球員打了一輩子NBA,掩護要么漏人,要么敷衍。楊瀚森的掩護卻像釘在地上的樁子。高位擋完,順下時還會給隊友補個二次掩護。轉(zhuǎn)換進攻跑快攻,他居然會減速給持球人擋拆。有球迷說“看他掩護看哭了”,這不夸張。這種“球商”加“態(tài)度”,太少見了。
還有要位。他在低位卡人時,那股勁兒像極了約基奇。不只用身體扛,還用眼神和手勢告訴隊友:“我在這,給我球”。對手被他卡得難受,裁判都能注意到他的要位強度。就算隊友偶爾沒看見,那股“我就要這個位置”的侵略性,已經(jīng)甩開很多同齡中鋒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當(dāng)然,他還是個“新人”
別急著喊“下一個約基奇”,夏聯(lián)畢竟是夏聯(lián)。兩場球他失誤8次,大多是進攻時被切球,或者對抗中沒拿穩(wěn)。犯規(guī)9次,好幾次是被對手假動作騙起來。NBA的吹罰尺度比CBA嚴(yán)多了,他得慢慢適應(yīng)。
最糾結(jié)的是籃板。他卡位很穩(wěn),對面中鋒基本搶不到。但對手從側(cè)面飛過來撿籃板,他暫時沒辦法。開拓者第二場輸了20個籃板,不全是他的問題。但作為中鋒,怎么在卡位后把籃板“穩(wěn)穩(wěn)收下”,還得和隊友磨合。
體力、對抗、投射,這三樣也得練。背靠背第二場,他累得明顯。低位拿球時,偶爾會被對手一頂就變形。要是以后能在高位策應(yīng)時加個三分威脅……不敢想,那畫面太美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所以,我們該怎么看他?
不吹不黑地說:這兩場球,他沒讓人失望,甚至超出預(yù)期。他讓NBA看到,中國中鋒不只是“身高體壯”,還能“用腦子打球”。
但也別太急。夏聯(lián)只是開胃菜。常規(guī)賽的強度、對手實力、戰(zhàn)術(shù)復(fù)雜度,都不是一個量級。他需要時間適應(yīng)裁判的哨子,練出更硬的對抗,把投射練穩(wěn)。
但至少現(xiàn)在,我們看到一個20歲的中國孩子,在NBA場上用傳球和意識,讓那些“飛天遁地”的對手跟著他的節(jié)奏跑。
這就夠了。畢竟,偉大的故事都從“讓人眼前一亮”開始。楊瀚森的NBA之路才剛起步,我們不妨慢慢看。
因為他讓我們相信:中國籃球的中鋒,不止一種可能。
#楊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