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小梨和
編輯|黃毅來了
2004年雅典奧運會,12秒91的成績讓劉翔成為中國首位男子田徑奧運冠軍,受到萬人敬仰。
2008年北京奧運會,被捧上神壇的劉翔因傷退賽遭到成千上萬人辱罵。
同樣的一個人,為何境遇截然不同?
等公眾回歸理性后,才終于懂鄧亞萍那句話的含金量。
01
近日,人民日報發(fā)文稱:
“2004年的今天,劉翔創(chuàng)造歷史,獲得了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跨欄金牌,12.91秒的奧運紀錄保持至今?!?/strong>
一句簡單的問候讓公眾思緒再度回到那個夏天。
2004年,年僅21歲的劉翔,如一道黃色的閃電,風馳電掣般跨越了110米的欄架。
當他沖過終點線的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隨即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掌聲。
12秒91,這個改寫歷史的數(shù)字,不僅讓劉翔成為了奧運冠軍,更讓整個亞洲在田徑賽場上挺直了脊梁。
那一刻,全世界都記住了這個來自中國的飛人。
他用速度和力量,打破了歐美運動員在短距離徑賽項目上的長期壟斷。
讓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奧運會男子田徑賽場的最高處飄揚。
在劉翔打破田徑世界紀錄之前,黃種人一直被歐美運動員認為低人一等。
甚至還普遍存在一種觀念,即亞洲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天生就不如歐美運動員。
尤其是在類似于田徑這種需要力量、爆發(fā)力的項目上。
畢竟在奧運會等世界大賽的男子110米欄決賽中,很少能看到亞洲選手的身影,更不用說爭奪冠軍了。
這種“人種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運動員在短距離徑賽項目上的發(fā)展信心和動力。
也讓公眾對中國選手在該項目上的表現(xiàn)缺乏期待。
而劉翔的出現(xiàn),可謂是徹底打破了歐美人在田徑跨欄上的壟斷。
然而要改變世界對黃種人的觀念可謂是難上加難,非一日之功。
02
即使劉翔已經(jīng)在雅典奧運會上證明過自己了。
但許多外國選手表示,劉翔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
美國特拉梅爾在2007年世錦賽前稱“雅典不過是劉翔的好運氣”。
特拉梅爾(右)
連古巴的羅伯斯也表示“他根本不是我的對手”。
從他們的這些話看來,劉翔偶爾的勝利根本沒被他們放在眼里。
然而現(xiàn)實又一次狠狠地打了這些外國運動員的臉。
在比賽過程中,現(xiàn)場解說員不斷驚嘆于劉翔出色的欄間節(jié)奏和沖刺能力。
外國選手們在賽場上也切實感受到了劉翔強大的實力。
當劉翔沖過終點線的那一刻,原本對他不屑一顧的外國選手們,臉上紛紛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
此時他們才開始重新審視這位來自中國的跨欄巨星。
原來中國真的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
最終劉翔憑借12秒95的成績,力壓名將羅伯斯,奪得世錦賽金牌。
連美國跨欄名宿內(nèi)赫米亞也忍不住評價道:
“劉翔的技術是近10年來最好的?!?/strong>
自此,劉翔成就大滿貫,成為世界田徑史上不可磨滅的神話。
只是,或許連劉翔自己也未曾預料,獲得大滿貫后僅一年,傷病便讓他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跌落神壇。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世界矚目,尤其讓中國人沸騰。
當公眾待在電視機前知道申奧成功的那一刻,全國上下爆發(fā)熱烈歡呼。
在當時的大眾眼中,屬于中國的又一新時代就此來臨。
若讓運動員來說,對北京奧運會遠比之前任何一次奧運會都要重視。
畢竟在自己家開奧運會和在別人家開奧運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每位運動員都摩拳擦掌,勢必要把世界的榮譽留在北京。
當然劉翔也是抱著這樣的態(tài)度。
可是天不遂人愿。
在劉翔迎著萬千觀眾的歡呼出場的時候,臉上并不輕松。
這份緊張并非簡單源于中國人民對他的期望,而是他可能無法實現(xiàn)大家的期望。
因為此時劉翔因為經(jīng)年累月的訓練,跟腱部位留下嚴重傷病。
他在比賽開始前的熱身時,右腳就出現(xiàn)明顯不適,每次試跑,臉上都顯得格外痛苦。
當時看到劉翔面部表情的觀眾,紛紛擔心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出了什么問題。
但是面對即將開始的賽事,也只能選擇相信他。
比賽開始后,有隊員出現(xiàn)搶跑,起步僅五六米的劉翔面目猙獰。
跟腱部位瞬間傳來撕裂的痛,讓他抬不起腳。
最終在百般嘗試無果后,他只能低著頭徑直走向場邊通道,放棄比賽。
03
這次,大家又沉默了,像他2004年奪得冠軍的那次一樣。
只是在沉默過后爆發(fā)的不是歡呼,而是議論。
議論過后就是對劉翔鋪天蓋地的辱罵。
一些網(wǎng)友稱劉翔為“逃兵”“劉跑跑”“劉降”等。還有人認為他是在演戲,覺得自己拿不了冠軍,怕影響自己的形象,從而失去代言費。
2012年倫敦奧運會同樣因傷退賽后,又有網(wǎng)友罵他是“騙子”“懦夫”,“劉翔跑假賽”“劉翔是國家的罪人”。
諸如此類的話層出不窮,仿佛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時,連外媒都在發(fā)聲,“中國不配擁有第二個劉翔?!?/p>
畢竟在倫敦奧運會退賽后,匈牙利選手高舉劉翔右臂,無聲宣告“你已是這個賽場的勝利者”。
英國選手特納和西班牙選手基諾內(nèi)斯一起把他攙出跑道。
這時候,外國人在敬佩他,部分中國人卻在辱罵他。
劉翔就在這樣的罵聲中,在幾年后宣布退役,就此結(jié)束他的職業(yè)生涯。
臨陣脫逃并非他的本意,因病退賽也并非他想要的結(jié)果。
鄧亞萍曾就表示,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確定性。
運動員對勝利的渴望比任何人都要強,只是這種渴望并非一定能實現(xiàn)。
當時的民眾因為這種不確定性,長期網(wǎng)暴、辱罵那個為國、為黃種人獲得榮譽的選手。
這樣對劉翔真的公平嗎?
如今距離劉翔退役已過了10年,距離他打破世界紀錄也已經(jīng)快20年了。
目前中國仍然沒有出現(xiàn)能打破劉翔記錄的新田徑人才。
現(xiàn)在最優(yōu)秀的田徑運動員,劉翔的師弟徐卓一,110米跨欄最好的個人成績是13秒22。
12秒91,就一直在那里等著被人打破,只是還要多久,沒人會知道。
結(jié)語:
如今再提起劉翔,網(wǎng)絡上早已沒了當年的謾罵。
更多人會主動提起他的12秒91有多難得,會心疼他帶傷作戰(zhàn)的無奈,會承認他為中國田徑打破歐美壟斷的意義。
往后,也希望我們能少些“必須贏”的執(zhí)念,多些“盡力就好”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