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沙特U23亞洲杯預(yù)選賽D組落幕,中國U22國足0-0戰(zhàn)平澳大利亞后,以3場不敗、7分11個凈勝球的成績,作為四個最好的小組第二晉級正賽。場邊爭議還沒?!襟w人紛紛提到這是場“默契球”,可主教練安東尼奧又一次交出了出線答卷,從U16到U20再到U23,他總在罵聲里把球隊送進正賽,這份“從不失手”的成績單,到底藏著啥門道?
比賽里的細節(jié),早把“默契”兩個字寫在了場地上。安東尼奧排出532陣型,后防線靠4號吾米提江、5號劉浩帆等人扎緊籬笆,中場用14號楊皓宇、6號徐彬攔截,前場只留9號拜合拉木和10號王鈺棟找反擊機會。澳大利亞那邊更直接,控球時在中后場反復(fù)倒腳,進攻欲望低得反常,下半場補時甚至有人慢悠悠顛球——就像魏老師說的,澳大利亞打平就穩(wěn)拿小組頭名,犯不著在客場跟中國隊死磕,兩邊心照不宣踢了場“和平球”。
這樣的結(jié)果,讓媒體人的評價里滿是復(fù)雜情緒。記者宋承良直言中國足球太難,能出線就夠了,沒法要求更高;馬德興松了口氣,說現(xiàn)在不用再盯著其他小組算分,省心就行,明年正賽的事以后再議;敖銘則覺得這是守住了底線,畢竟此前U20、U17國足雖進了亞洲杯正賽卻沒出線,如今U22能晉級,至少保住了各年齡段都在洲際賽場的“存在感”。這些話聽著實在,卻藏著一種無奈——好像大家都默認,國字號能拿到晉級資格,就已經(jīng)是“好結(jié)果”。
最有意思的是安東尼奧的“反差感”。前兩輪比賽,球隊雖2-1贏東帝汶、10-0勝北馬里亞納群島,可進攻端的拖沓和戰(zhàn)術(shù)保守,讓不少人罵聲不斷??刹┲麝懷笠痪湓掽c破關(guān)鍵:這幾年安東尼奧的U系列成績單,幾乎是近年最亮眼的——U16國足拿到出線權(quán)(正賽棄權(quán)),U20國足沖進亞洲杯八強,現(xiàn)在U22又順利晉級,哪怕爭議沒斷過,他就是能把“出線”這件事辦到位,成了最讓人“又罵又離不開”的外教。
沒人否認安東尼奧的務(wù)實,可他的“從不失手”,更像掐準了預(yù)選賽的“生存法則”。預(yù)選賽拼的從不是華麗進攻,而是“不犯錯”——前兩輪對陣弱旅狂刷11個凈勝球,把出線主動權(quán)握在手里;最后一輪面對強敵,用532陣型把防守做到極致,哪怕全場控球率不足30%、3次射門0次打正,也能守住平局。這套打法在預(yù)選賽好用,可到了正賽就未必行得通:明年一月沙特的賽場,對手不會給“默契球”的機會,像之前U20國足能進八強,靠的是防守反擊里的靈光一現(xiàn),可如今U22國足進攻端連像樣的威脅都少,光靠鐵桶陣,能走多遠?
更值得琢磨的是媒體人說的“底線”和“省心”,這背后其實是中國足球期待值的悄然下降。以前國字號隊伍出征,球迷盼的是贏強隊、爭名次;現(xiàn)在能晉級正賽就覺得“守住了底線”,甚至默認“默契球”是預(yù)選賽的正常操作。敖銘提到U20、U17都進了亞洲杯卻沒出線,如今U22晉級,好像完成了任務(wù),可這份“任務(wù)”的標準,早已從“贏球”降到了“參賽”。當(dāng)我們不再追求“在賽場贏下來”,只滿足于“在賽場存在”,這種妥協(xié)心態(tài),比贏不了球更讓人擔(dān)心。
安東尼奧的出線答卷該被認可,畢竟在國字號接連受挫的當(dāng)下,一張正賽門票確實能帶來慰藉。但別被“從不失手”的夸贊沖昏頭——默契球贏不了正賽,防守也撐不起長期進步。中國足球需要的不只是晉級的資格,更是能在正賽里敢壓出去進攻、能跟強隊真刀真槍拼的底氣。下一次,安東尼奧要證明的,不該只是怎么在預(yù)選賽里“茍”出線,而是怎么把這支防守型球隊,變成能在正賽里“贏”的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