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五天,中超冬季转会窗就要关闭了,各家俱乐部都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疯狂操作球员交易。
有人豪掷千金,也有人靠着精打细算打出“经济牌”。
而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浙江队和山东泰山,前者花钱最多,后者居然成了唯一赚到钱的球队。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转会背后的“门道”,顺便聊聊浙江花的这200万欧元到底值不值。
先说浙江队。
花了203.7万欧元,这是目前中超冬窗支出榜的第一名。
买了谁呢?
布彭扎80万欧元、童磊46万欧元、孙国文46万欧元,还有霍深坪31.7万欧元。
看得出,浙江的思路很明确——补强阵容,尤其是本土球员。
从童磊和孙国文的身价就能看出来,他们俩分别以46万欧元的身价,成了本土标王。
问题来了,这笔钱花得值吗?
从转会数据分析,浙江确实有点“大手笔”的意思。
尤其是花46万欧元买童磊和孙国文,虽然两人实力过硬,但这个价格让不少球迷直呼“贵了”。
不过,这也透露出了一个信号——浙江队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想要更进一步。
布彭扎的80万欧元转会费同样令人关注,这笔钱砸下去,浙江的攻击力能提升到什么程度,还得等新赛季揭晓。
再看看山东泰山,完全是另一种操作模式。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低买高卖,稳赚不赔。”他们总共花了95万欧元,引进马德鲁加(76万)和加扎尔(19万),同时通过卖人赚了179.5万欧元,净赚84.5万欧元。
这种赚钱方式在如今的中超,简直就是稀有的“另类操作”。
为什么?
因为其他俱乐部基本都在疯狂砸钱,只有山东在“以球养球”。
山东的交易亮点,主要在童磊和孙国文的转会。
他们以46万欧元的价格分别卖给浙江,赚得干净利落。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把莱昂纳多卖给上海海港,价格高达87.5万欧元,这一操作直接让俱乐部的账面更好看了。
对于一支追求稳定的球队来说,山东的策略无疑更加务实。
当然,大手笔的还不仅仅是浙江和山东。
天津津门虎花了125万欧元引进了基莱斯(100万)和萨尔瓦多(25万),上海海港也不甘示弱,花了119.1万欧元拿下莱昂纳多(87.5万)和维塔尔(31.6万)。
这些操作背后,其实折射出各队在新赛季的不同目标。
那些花钱少甚至“零支出”的球队,比如成都蓉城、河南队、青岛海牛、梅州客家等,大概率会以保级为主;而像浙江、天津、海港这样的“撒币豪强”,显然是瞄准了更高的排名甚至冠军。
不过,这种疯狂烧钱真的能带来好成绩吗?
往年中超也有不少“挥金如土”的例子,但真正在赛场上兑现的却不多。
归根结底,足球终究要靠整体实力,光靠几个明星球员是撑不起一支冠军队伍的。
对于球迷来说,这种转会期的“军备竞赛”其实很有看头。
浙江队能否靠这些新援冲击排名?
山东泰山会不会成为转会市场上的“赢家”?
答案都要等到新赛季开打后才能揭晓。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中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那些还在观望的球队,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了。
最后,聊聊数据上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比如北京国安,本赛季投入90万欧元引入吴少聪,却通过卖人赚了46.4万欧元,算是小幅减亏;而云南玉昆这支升班马,90万欧元引进了侯永永和内内两位球员,显然是在努力为保级拼命;上海申花虽然花了92万欧元买米内罗,但通过卖掉周俊辰赚了13.3万欧元,也算是花得有些章法。
整体来看,中超16支球队,11家砸钱引援,只有5家保持“免签老油条”状态。
可惜的是,真正像山东泰山这样还能靠卖人赚钱的俱乐部少之又少。
或许,这也是中超未来需要思考的方向——怎样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让俱乐部在经济上更健康可持续发展?
转会窗还剩最后几天,后续还会不会有大动作?我们不妨拿个小板凳,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