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模式的核心:管辦分離的“黃金配方”
法國足球正迎來一場治理結構的深度變革。根據《隊報》報道,法甲計劃借鑒英超的“管辦分離”模式,明確劃分法國足協(FFF)與法國職業(yè)足球聯盟(LFP)的職責:足協將專注于賽事組織(如賽程制定、裁判管理、紀律監(jiān)管等),而聯盟則全權負責商業(yè)開發(fā)(包括轉播權銷售、贊助合作、數字創(chuàng)新等)。這一調整被視為激活法國足球商業(yè)潛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那么,被全球效仿的“英超模式”究竟有何獨特之處?
英超成功的底層邏輯:分工與自治
英超的崛起始于1992年,其核心在于英足總(FA)與英超聯盟(PL)的權責分離。英足總保留對國家隊、裁判培訓、安全標準等基礎職能的掌控,而英超聯盟則由20家俱樂部聯合成立,獨立運營聯賽的商業(yè)開發(fā)。這種分工使俱樂部能更靈活地追求市場利益,同時減少行政干預,從而釋放了品牌價值與商業(yè)活力。
例如,英超聯盟通過全球轉播權銷售(2022-2025周期收入超100億英鎊)和贊助合作,將聯賽打造成了全球最吸金的足球IP。而英足總則通過完善青訓體系和國家隊管理,保障了足球生態(tài)的長期健康發(fā)展。這種“專業(yè)人做專業(yè)事”的協作機制,被認為是英超持續(xù)領先的核心競爭力。
法國改革的動因:破解效率與利益的困局
長期以來,法國足球的治理結構飽受爭議。法甲的商業(yè)價值常年落后于英超、西甲等聯賽,2023-24賽季法甲轉播權收入僅15億歐元,不足英超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法國足協與職業(yè)聯盟的職能重疊問題突出,例如賽事組織與商業(yè)談判常因權責不清導致效率低下。
改革后,法國足協將聚焦競技層面,如優(yōu)化賽程以平衡國家隊與俱樂部需求、加強裁判專業(yè)化培訓等;職業(yè)聯盟則能集中資源開拓市場,例如推動法甲轉播時段調整(如提前部分比賽至巴黎時間13點開球,以吸引亞洲觀眾),或效仿英超的數字化戰(zhàn)略(如開發(fā)流媒體平臺、球迷互動應用)。這種分工有望解決法甲長期存在的“重競技、輕商業(yè)”痼疾。
挑戰(zhàn)與隱憂:平衡協作與沖突
然而,管辦分離并非萬能解藥。西班牙西甲聯盟與足協因經濟權分配屢生沖突,而意大利足協直接管理意甲的模式雖缺乏靈活性,卻在應對危機時展現了高效執(zhí)行力。法國需警惕兩點風險:
利益協調難題:商業(yè)開發(fā)與競技目標可能存在矛盾。例如,密集賽程雖能增加轉播場次,但可能加劇球員疲勞,影響國家隊表現;
文化適應性:英超的成功離不開俱樂部的高度自治傳統(tǒng),而法國足球長期以足協為主導,改革需平衡歷史慣性。
法國足球的“破圈”試驗
對法國而言,借鑒英超模式不僅是管理結構的調整,更是一場足球文化的革新。若能實現足協與聯盟的良性互動,法甲有望在保留技術流風格的同時,激活商業(yè)潛力,縮小與英超的差距。正如《隊報》所言:“改革的目標不是復制英超,而是找到屬于法國足球的平衡點。”這場試驗的結果,或將為全球足球治理提供新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