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外援是中超聯(lián)賽最大的特色和亮點。
“大牌云集”的黃金時代
巔峰時期,像世界最強B2B“獸腰”保利尼奧、“綠巨人”胡爾克以及“梅西摯友”拉維奇這些以往只能在電視里看到的世界超一流巨星,都在中超豪門中效力。
甚至連以“小本經營”著稱的天津隊,都能擁有“海盜”巴爾克斯和“切爾西名宿”米克爾等等尚在當打之年的大牌外援。
不僅如此,當時的球隊還在“瘋狂”地刷新自己的外援庫,幾乎一兩個賽季,原有的“大牌”就會被更大的大牌取代。
因此盡管國內球員水平不佳,但依靠外援的作用,我們也能屢屢在洲際比賽中血洗日韓強隊,看的球迷們血脈僨張。
新進外援質量直線下降
但是最近兩年,這種情況似乎與中超球隊漸行漸遠。
一是大部分球隊好像不太愿意引進新的外援,而是更傾向于引進那些混跡多年,已經在中超證明過自己的球員。
萊昂納多、德爾加多、馬萊萊、塞爾吉尼奧等都是這種情況。
二是即便有球隊簽約新援,但是球員的質量都在肉眼可見的直線下降。
這種情況在剛剛結束的亞冠1/8決賽中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
上海申花本賽季花費95萬美元,引進新援米內羅,本意是替換上賽季進攻能力不佳的馬萊萊。
雖然米內羅7場比賽打入4球,看似效率很高。
可是他的射正率只有可憐的22%,與進球相比,顯然浪費的機會要多得多。
在慘敗于川崎前鋒的亞冠比賽中,更是游離于全隊之外,毫無作為。
不僅沒有起到增強球隊終結能力的作用,反而還不如馬萊萊給對方帶來的威脅更大。
上海海港同樣也陷入外援困境。
他們新簽下的維塔爾,原本是被球隊視為奧斯卡接班人。
但他連續(xù)7場首發(fā),卻只能貢獻0球0助和區(qū)區(qū)4腳關鍵傳球的數(shù)據。
非但遠遠達不到奧斯卡的高度,甚至連中流外援的平均水平都望塵莫及。
除此之外,成都和山東都因為外援狀態(tài)不佳,首發(fā)陣容甚至用不滿五外援名額。
北京國安雖然能排滿外援,但他們新引進的外援中衛(wèi),目測實力與傳聞相比也相去甚遠。
總之,中超球隊似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鑒別和挑選外援的能力。
“大撒幣”式選援的后遺癥
究其原因,還是之前簡單粗暴的選援方式,留下的“后遺癥”所致。
一直以來,“不差錢”的中超球隊選擇外援,都十分青睞巴甲和五大聯(lián)賽。
巴甲普遍身體素質好,個人能力強;五大聯(lián)賽水平高,球員下限有保障。
能在這些聯(lián)賽里脫穎而出的,到了中超大概率會比本土球員水平高出一大塊,無需融入球隊體系,單憑個人也能有出色的發(fā)揮。
所以,球隊也不需要太多考慮球員自身特點以及與球隊打法的適配性,只要花得起錢,哪怕是完全“盲選”,也大概率能夠簽到合適的外援。
而這樣做唯一的缺點,就是要接受比球員實際身價高出一大塊的“溢價”。
記得當年有個笑話,孔卡在中超的年薪居然幾乎跟貴為球王的C羅、梅西接近,把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何等瘋狂可見一般,但是這對于當初財大氣粗的中超來說,實在不能算是個問題。
然而俗話說,用進廢退。
久而久之,球隊分析自身需求繼而識別、挖掘球員的能力也就逐漸退化了。
當然,如果中超能一直“土豪”下去,這樣引援方式其實也無傷大雅。
好像西亞球隊那樣,只要錢跟得上,依舊可以笑傲群雄。
但隨著金元足球浪潮的退去,以及“工資帽”等制度的頒布,“大撒幣”的選援模式無以為繼,中超球隊挑選外援就遇到了巨大的困境。
花了大價錢還選不到合適外援不說,連帶著讓中超整體的競爭力都削弱了一大截。
中超亞冠名額年年縮減就是最好的證明。
于根偉“帶貨”的“西乙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天津津門虎帶來的“西乙模式”似乎成為了解決困局的有效途徑。
本賽季,天津津門虎陣容經歷了重大的人員變動。
不僅當家射手孔帕尼奧遠走高飛、“免檢球員”什科里奇黯然離隊,最夸張的是整條后防線竟然改的面目全非。
但球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西乙聯(lián)賽對位引援搞定了一條新的中軸線。
而且打包3人一共才花費了不到150萬歐。
哪怕是在金元浪潮退去的今天,這個價格也便宜的實在有點讓人匪夷所思。
靠這幾個既陌生、又“廉價”的新外援征戰(zhàn)新賽季,津門虎的前景著實令人不太看好。
然而隨著賽季開始,這三個新外援經過短暫的適應,便立刻表現(xiàn)出不俗的能力。
基萊斯雖然首場比賽罰失點球,但是后來完全憑借一己之力絕平對手,當選首輪中超最佳,充分體現(xiàn)了他過硬的技術和強大的精神屬性。
薩爾瓦多不僅兩場貢獻兩粒助攻,而且他防守面積極大、下腳果斷、攻守兼?zhèn)洹?/p>
胡安羅斯盡管看著長相稚嫩、身材單薄,但是位置感好、頭腦冷靜、上搶及時、身體毫不吃虧,津門虎上一場能戰(zhàn)勝成都,跟他和楊帆牢牢鎖死費利佩有很大的關系。
具體數(shù)據不再贅述,僅僅從觀感來看,三個來自西乙的新外援已經很好地支撐起了津門虎的中軸線。
絕對的“物超所值”。
如前所述,中超引援原本就習慣一窩蜂式的扎堆,再加上原本就有幾支球隊,特別“信任”天津的眼光,“熱衷”于“截胡”津門虎選中的外援。
這次于根偉親自“帶貨”之下,可想而知,如此“物美價廉”的西乙聯(lián)賽肯定會成為未來中超選援的“大型超市”。
“西乙模式”的“門檻”
可不得不說,“西乙模式”雖好,但要在西乙淘金,確實是存在門檻的。
因為從球迷角度來看,津門虎這次選援絕非“撞大運”,而是在經過了嚴謹謀劃之后的必然事件。
一是清醒認識自己,深入了解自身需求。
嚴格來說,離隊的三個外援都屬于津門虎的主動調整。
什科里奇和格蘭特雖然不算突出,但是絕對在整體水平之上,格蘭特還火線入選了澳大利亞國家隊。
作為中下游球隊,其實津門虎留用他們也無可厚非。
而孔帕尼奧更是很多球迷的意難平,可能換作任何一隊都會毫不猶豫地跟這個鋒霸續(xù)約。
然而津門虎卻堅決的選擇替換意大利炮等三個球員,根本原因就是天津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明確知道自己要踐行的戰(zhàn)術,以及這種戰(zhàn)術需要的是什么樣的球員。
二是慧眼識珠的能力。
說來奇怪,西乙聯(lián)賽公認要強于中超,而且球員紀律性好、能力強。
不僅如此,據統(tǒng)計,西乙球員的平均年薪僅有20萬歐。
按說如此具有“性價比”的聯(lián)賽早應該成為中超球隊引援的重要產地。
但是歷年來,出自西乙的外援卻鳳毛麟角。
個人感覺,原因就是西乙球員雖然優(yōu)秀,但不喜單打獨斗,而更習慣于體系作戰(zhàn)。
這就使他們個人在團隊中往往不太顯山露水。
因此需要很獨到的眼光才能在眾多球員中慧眼識珠,發(fā)掘出最需要的球員。
這恰恰是很多球隊所不具備的能力。
而從現(xiàn)有數(shù)據看,天津津門虎早在2022年,就開始了對于西乙聯(lián)賽的關注和研究。
從最早的安杜哈爾到如今的西乙中軸線,津門虎簽下中超最多的西乙球員,不僅無一“打眼”,這些人還都成了球隊仰仗的“定海神針”。
充分說明了球隊識別、發(fā)掘球員的能力。
更讓球迷再次為奉獻過無數(shù)“平地摳餅”般選人奇跡的于根偉所折服。
目前,亞冠精英賽已經折戟沉沙,中超的影響力甚至已經比不上泰國聯(lián)賽。
希望天津津門虎的“西乙模式”能給中超強隊帶來新的啟示和靈感,盡快補強自己短板,重新恢復中超聯(lián)賽往日的榮光。
#我的寶藏興趣##中超##外援##天津津門虎##天津津門虎隊##天津頭條##頭條深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