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世俱杯八強名單出來了,五支歐洲球隊占了五席,分別是皇馬、拜仁、切爾西、巴黎和多特。這五家歐冠成績特別好,最近十年八個冠軍拿了七個,十四年里十一個冠軍基本全被他們包了。巴薩、利物浦這些以前拿過歐冠的隊這次連八強都沒進,曼城也只是打到十六強就出局。
皇馬在近十五年拿了六個歐冠冠軍,拜仁有兩個冠軍加一個亞軍,切爾西兩個冠軍,巴黎一個冠軍一個亞軍,多特兩個亞軍。其他歐洲球隊像馬競雖然拿過亞軍但沒進世俱杯,感覺歐冠競爭越來越集中在少數(shù)幾個豪門手里。
其實歐洲這幾支球隊錢多比賽多,聯(lián)賽獎金和電視轉播分成也高,比如英超俱樂部每年光轉播費就能分好幾億。德國和法國那邊青訓體系不錯,自己培養(yǎng)球員成本低,還能賣人賺錢。西甲雖然錢沒英超多,但也在想辦法省開支維持競爭力。
看看南美球隊,在世俱杯基本都是墊底的。解放者杯獎金比歐冠差太多,贏一場才幾十萬,歐洲球隊隨便一場歐冠小組賽獎金都比這個高。日本和韓國球隊偶爾能拿個世俱杯第三名,但長期看也維持不下去。非洲球隊更慘,人才都被歐洲挖走,球場設施也不行。
歐洲這邊雖然壟斷嚴重,但也出現(xiàn)新問題。歐超聯(lián)賽計劃被叫停了,中東資本開始砸錢搞球隊,比如大巴黎直接買姆巴佩花了巨款。年輕球星現(xiàn)在選擇俱樂部也更謹慎,比如哈蘭德去曼城還是皇馬,選錯了可能影響拿歐冠的機會。
歐冠決賽最近幾年都是這幾支球隊在打,別人很難打進決賽。巴薩現(xiàn)在沒錢了,連基本工資都發(fā)不起;利物浦賣掉不少球星后成績下滑。就算有黑馬像馬競那樣進決賽,第二年可能連小組賽都過不去。
其實歐冠規(guī)則早就偏向歐洲豪門,比賽獎金分配就是往他們那邊傾斜。歐洲球隊打到小組賽都能分幾千萬,非歐球隊還沒開打就少一大筆錢。這種情況下其他大洲球隊根本沒法跟他們拼引援和教練團隊。
最近聽說亞洲足協(xié)計劃搞個復興計劃,要在未來十年建更多青訓中心。不過光花錢建球場沒用,還得管住人才外流。拉美那邊現(xiàn)在年輕人更愛看英超比賽直播,本地聯(lián)賽觀眾越來越少了。
VAR技術在歐洲用得很普遍,裁判判罰更準了,但其他地區(qū)用不起這么先進的設備。歐冠比賽里歐洲球隊早適應了VAR,到了世俱杯決賽可能讓非洲或者南美球隊更不適應。
總的來說,歐冠現(xiàn)在就是歐洲五大豪門的游戲,別人想分一杯羹太難。有錢才能買人請教練,沒錢連基本運轉都成問題。除非出現(xiàn)革命性變化,比如突然冒出個富豪愿意長期砸錢搞弱隊,否則這個局面短期內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