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周中的亞冠是一種承上啟下,是一種驚喜地有了續(xù)集的結尾,那么周末的這場聯(lián)賽,確是完完全全的嶄新開始了。
又是一場晚上8點開球的比賽,但對于我們在時間上,卻比之前的一場亞冠要來得更緊張一些。或許是因為十分難得地舉辦了一次聯(lián)賽開幕式,八萬人的周邊早早聚集起了人氣。比起周中的亞冠,甚至比起去年的聯(lián)賽,都有過之無不及。
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究竟上座率有多高。比賽結束后,我翻看數(shù)據(jù)才發(fā)現(xiàn),這場揭幕戰(zhàn)的觀眾人數(shù)居然超過了上賽季絕大部分的主場比賽,僅次于兩場——一場是上海德比,另一場是最后一個聯(lián)賽主場與深圳新鵬城。
說來有趣的是,我還在球場里遇見了我高中時期的班主任。她帶著孩子坐在親子看臺,我們已經有數(shù)年未見了。
一切都在訴說著“新”,嶄新的賽季確實有太多的不同。
這種不同,當我結束周末的工作姍姍來遲到球場外圍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了。甚至,當前一晚我經過球場時看到里面通明的燈光和兩座建筑通體的藍色時,就已經能夠明確地感受到這些“新意”了。
新球衣,新包裝,新的球場動畫,所有的新事物都為來看新賽季第一場中超的我們帶來了驚喜與樂趣。
進入球場的時候,體感上還不算太冷。新的賽季,我和朋友們來到了新的看臺,距離北看臺更近了。
為了難得一見的開幕式,我們進場的時間其實要早過去年很多場地,卻發(fā)現(xiàn)人滿為患,幾乎找不到落腳的地方。開幕式前,看臺前方的燈光直射著我們,晃得有些睜不開眼。
開幕式是一些俗套但也還算豐富的節(jié)目,歌聲、歡呼聲和噓聲都在應該出現(xiàn)的時間點上如約而至。
從我們進場到比賽開始已經過去了大約一個小時。和周中一樣的八點場比賽,卻好像感覺更冷了一些,可能和我們站在冷風中的時間更長也有一些關系。
所以比賽的前25分鐘,我們都感覺時間流逝得很慢。球場上不溫不火,球隊遲遲打不開局面。我與朋友相視一笑,我大聲地問他:你有沒有覺得今天的比賽特別漫長。我說第一遍的時候,他沒聽清,北看臺的歌聲很響。
漫長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30分鐘前,申花打破僵局。進球發(fā)生在很遠的半場,我們甚至第一時間沒發(fā)現(xiàn)球進了。申花也沒有領先很久,丟球就在眼前發(fā)生,所以看得很清楚。一次失誤接著下一次,而最后進球的又是譚龍。
既視感是一種很玄乎的東西。不過,近幾年里,申花面對亞泰時,確實都踢得不那么順利,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既視感反復出現(xiàn)。
下半場的45分鐘,我好像沒太在意是不是冷。在我的感知里,那是一個過得很快的45分鐘,感覺比上半場的前25分鐘要快不少。
我們的看臺,在下半場的進攻方向上靠近右邊路。所以老實說,其實大部分時間里我們沒能近距離看到幾次成功攻進到禁區(qū)里的進攻——這也多虧了馬納法。
時間流逝得很很快。我好像只抬頭看了三次時間,前兩次分別是65和85分鐘左右,第三次抬頭已經是現(xiàn)場播報補時時間。身邊的球迷罵了一句:這樣臥草,只有6分鐘補時?
進入補時之后,爭議就發(fā)生了。一直到補時正式結束,比賽也只進行了大約2分鐘的時間。然后,在這個嶄新的賽季里,我們卻又看到了上賽季舊劇情的重演。
更準確地說,這還是去年在上半賽季與亞泰的比賽劇情的重演。
我還記得上賽季的劇情。那是在4月的假期里,我出門在外的行程中特意留出了半天時間直播了這場比賽。申花率先進球但迅速被扳平,進球的也是譚龍,被力壓的還是蔣圣龍。之后的比賽時間里,一方磨磨蹭蹭,另一方則是急急燥燥。
進入補時時候,不斷拖延的行為讓主裁判再多給了一些時間。而在這多出來的補時里,申花完成了絕殺。
上一次助攻做球的路易斯這次在門線上成為了絕殺的功臣,申花險之又險地取勝。
看回放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從進球到比賽結束才不到3分鐘的時間。在現(xiàn)場,最后這3分鐘卻格外漫長。
當李海新吹響比賽結束的哨音時,我才意識到在這樣個位數(shù)氣溫的夜里,我的背后居然涼颼颼的,似乎汗?jié)窳艘黄?。腳上也是如此,旁邊朋友的水打翻了一地,而我的腳尖像水全部翻進了鞋一樣冷。
我不敢想象,如果近四萬人在不到五度的氣溫里看了一場沒能拿下的聯(lián)賽揭幕戰(zhàn),會是怎樣的情形,會不會更冷一些。
好在,即使經歷了一切的不順利,最終卻是熟悉的劇情上演。有記者朋友說:申花的絕殺應該寫一篇雄文。我在社交平臺上寫:這種絕殺像是足球之神給你一次糾錯的機會。
這可能是天氣轉暖前的最后一場冬夜比賽了。下一輪京滬大戰(zhàn)時,上海的氣溫要回升到接近20度——如此的轉變可以說是真的非常迅速了。
冬天里看球,尤其看這樣揪心的球,有種受罪的快感。我都快忘了,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是怎么來球場看球的。
“能為你忍受,然后當享受,那又何妨?!?/p>
文章部分配圖來自@ECHOFOOTBALL 與@RiceB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