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冠資格爭奪戰(zhàn)再次打響,中超4支球隊——上海海港、申花、蓉城和國安已經“半只腳”踏入亞冠賽場。海港憑借雙冠王的身份直通亞冠精英聯(lián)賽,申花和蓉城則分別鎖定附加賽及二級聯(lián)賽資格,國安也時隔多年重返亞冠舞臺。然而,看似板上釘釘?shù)馁Y格背后,卻隱藏著一道致命門檻:欠薪。
知名足球記者朱藝深夜爆料,亞冠準入標準與中超基本一致,財務、青訓、場館等要求對中超球隊來說并不陌生,但唯一不可觸碰的紅線就是欠薪。只要涉及欠薪案件,無論球隊實力多強、成績多好,都將被直接“一票否決”。這一消息瞬間引發(fā)球迷熱議,有人調侃:“欠薪問題年年有,今年會不會又有球隊臨陣翻車?”
事實上,足協(xié)已經明確時間節(jié)點:3月19日前提交準入申請確認表,4月20日截止材料提交,5月31日公布最終名單。這意味著,留給俱樂部的時間不多了。更值得注意的是,遞補機制的存在讓山東泰山、浙江等5-8名球隊隨時可能“撿漏”。尤其是魯能,作為中超老牌勁旅,一旦有球隊因欠薪被取消資格,他們很可能成為最大黑馬。
然而,亞冠資格不僅是競技實力的體現(xiàn),更是俱樂部綜合運營能力的試金石。足協(xié)文件中的隱藏細節(jié)也透露了這一點:材料需中英文雙語提交,俱樂部還需參加足協(xié)組織的專項培訓,以避免低級錯誤。歷史教訓歷歷在目,2023賽季某隊就因文件翻譯錯誤被亞足聯(lián)直接駁回,令人唏噓。
球迷們的態(tài)度兩極分化。支持者認為,準入簡化能讓球隊更專注于賽事本身;反對者則擔憂,標準過低可能縱容俱樂部忽視長期運營健康。無論如何,亞冠資格爭奪戰(zhàn)已經打響,3月19日的申請確認表提交后,真正的“大考”才剛開始。欠薪問題能否徹底解決?中超球隊能否全員過關?這些問題都將成為未來幾個月中國足球的焦點。